近年來,固原市緊緊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瞄準肉牛產業發展突破口,積極推動鄉村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實現產業興旺、農民增收。聚焦打造百萬頭高端肉牛生產加工基地,加快推進飼草多元化、養殖規模化、品種良種化、經營產業化、糞污資源化、營銷市場化,全力培育“寧夏六盤山牛肉”區域公用品牌和“固原黃牛”地理標志品牌,全市肉牛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2022年,全市肉牛飼養量達到100.8萬頭,占全區45%;基礎母牛存欄量45.2萬頭,占全區54.7%,成為寧夏肉牛產業核心區。全年出欄肉牛31.6萬頭,產值達到55億元,占全市農業總產值33%。肉牛產業持續健康穩步發展,對促進全市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重要產業支撐。
一是飼草多元化。飼草資源主要有紫花苜蓿、青貯玉米、農作物秸稈、其他山野草和林間草,飼草種植多元化和供給多樣化,生產出肉質鮮嫩、脂肪含量低、味道濃郁的六盤山牛肉。截至2022年,全市種植各類飼草面積300萬畝,其中:地膜玉米210萬畝(青貯玉米105.7萬畝),紫花苜蓿60萬畝,一年生禾草30萬畝,年生產飼草總量530萬噸。同時,在安徽淮南市大通區建立年配送20萬噸優質麥秸的干草料基地,把肉牛產業融入到國內大循環中,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飼草料保障。
二是養殖規模化。以肉牛養殖“出戶入園”為抓手,全市培育千頭以上肉牛養殖示范村190個、萬頭以上肉牛養殖示范鄉鎮32個,2022年建成出戶入園53個。結合規模化標準化養殖要求,建立統一良種引進、統一飼料配方、統一養殖技術、統一疫病防治、統一排污治理、統一品牌營銷“六統一”管理模式,有效解決了肉牛養殖標準不統一的問題。
三是品種良種化。堅持“優質+高端”肉牛品種改良和“兩純一優”技術路線,全面開展西門塔爾牛、“固原黃牛(秦川)”品種改良和安格斯牛選育,初步形成了以原州區為主要區域的“固原黃牛”、西吉縣為主要區域的西門塔爾、涇源縣為主要區域的安格斯育種核心群。健全了市、縣、鄉三級良種繁育技術推廣體系,建立肉牛冷配改良站(點)達到275個,2022年推廣優質肉牛凍精55萬支,繁育良種犢牛26萬頭以上,肉牛良種率達到90%。
四是經營產業化。建立完善市場體系,建成單家集、三營鎮、六盤山、古城鎮等30個肉牛活畜交易市場,年交易量達到12萬頭,配套檢疫、市場管理信息系統、信息發布及網上交易系統、電子結算系統、糞污處理設備等相關設施,不斷完善市場的物流配送、信息、檢測功能,打破地區和企業性質限制。提升屠宰加工能力,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融僑豐霖10萬頭肉牛屠宰加工項目投產,開工建設西吉縣興隆鎮10萬頭肉牛屠宰加工項目,開展胴體分級加工、分部位分割包裝、高檔休閑牛肉產品等精深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年屠宰加工能力達到22萬頭,肉牛加工轉化率達到30%。加強預制菜開發,依托固原福苑餐飲、寧夏好水川食品等龍頭企業,定制標準化預制菜加工,生產火鍋、燒烤、牛排等速凍即烹類食材,肉丁、肉片、肉塊等經過初步切割的食材等產品,向學校、餐飲店、商超供應。
五是糞污資源化。全市年產牛糞約610萬噸,綜合利用580萬噸。建成20家有機肥加工廠,年加工處理120萬噸(加工有機肥30萬噸)、發酵熟化還田460萬噸。引進寧夏厚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年生產100萬噸生物有機肥項目,推動肉牛養殖糞污有機肥加工能力達到95%以上。
六是營銷市場化。做強“龍頭企業+產業協會(合作社)+精深加工+營銷中心+直播帶貨”等營銷模式,在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城市群、京津冀經濟圈等大中城市建設六盤山黃牛肉直營店、體驗店和加盟店13家,建設京東、天貓等線上旗艦店2個。積極參加寧夏名優特色農產品促消費活動、寧夏品質中國行(上海站、杭州站、南京站)展示展銷活動,持續推進品牌強農戰略,啟動實施了六盤山肉牛品牌建設項目,通過推介宣傳、線上線下促銷、品牌包裝等措施,全面提升固原黃牛肉市場競爭力和知名度。
作者:高星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