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系列解讀文章(十三)
打造高水平制茶工業 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會長 王慶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葉深深融入中國人的生活,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并穿越歷史、跨越國界,成為中國與世界交流與合作的橋梁紐帶。2019年,聯合國大會將每年5月21日確定為“國際茶日”,以贊美茶葉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及對促進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2022年,“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現了中國之“智”與中國文化被全球認同。作為全球茶產業的領軍者,中國茶產業既是各茶區的特色優勢產業,也是農業增效、茶農增收的主導產業之一,在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旨在立足區域資源稟賦和獨特飲食文化,充分釋放產業發展潛力,推動全面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這一指導意見對今后一段時期茶及相關食品加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指導意見》對茶產業依托資源稟賦,提質增效與可持續發展具有指導性意義。
我國茶葉生產分布于20個產茶省、千余個產茶縣。各地因發展歷史、環境氣候、風土人情等區別,形成了積淀豐厚技能經驗、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區域制茶產業。目前已形成了以長江中下游名優綠茶、東南沿海優質烏龍茶、長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綠茶、西南紅茶和特種茶等為代表的茶葉優勢區域,生產集中度達到產業的80%以上。各產區形成了以名優茶為代表的、地域印記鮮明的茶葉產品體系,產業價值高,對內銷額的貢獻率長期保持在70-75%。但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瓶頸突出的背景下,茶產業原先低成本重擴增形成的競爭優勢正在快速減弱,茶葉產品品種質量與消費升級需求有一定差距,高附加值、適銷性好的創新產品占比不高,供需不匹配等現象日益凸顯。
《指導意見》聚焦優勢傳統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提質增效與補鏈強鏈,推動建成食品工業高水平發展格局。通過產區建設布局、龍頭企業培育和典型案例打造,明確了各產區建設制茶特色農產品基地、培育重點地方特色茶產業集群、提升制茶技術工藝與裝備的重點建設方向,為培育茶葉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明了方向。
二、《指導意見》將有效促進茶產業豐富優質供給,促進茶葉消費繁榮。
茶產業結合消費升級及“雙循環”發展機遇,積極探索延伸產業鏈價值鏈,推動與文化、旅游、飲品、健康等行業創新融合,通過多元化發展積極創造有效供給。
《指導意見》立足于深入挖掘各地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設立了七大項20小項主要任務,明確了加快組織實施、完善支撐政策等四方面保障措施,為茶葉產區和產業的培育指出了目標明確、指標量化、任務分解到位的實施路徑,將有效指導茶產業積極順應和把握消費升級趨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傳承特色技藝,提升優質供給水平。
三、落實《指導意見》,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優化供給,夯實茶產業發展基礎。加強現代茶葉生產原料基地建設,堅持把質量作為茶業發展的生命線,行業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進行品種改良和茶葉種植管理,加速推進高標準茶葉生產基地覆蓋率提升,全面推廣茶園綠色防控、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減肥減藥技術;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基地”等生產經營模式的推廣,帶動茶農按標生產、規范管理,落實茶葉全程標準化生產;確保制茶產業的優質原料供給。
(二)集群發展,增強產業鏈協作能力。完善產業鏈、優化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積極構建茶葉生產性服務體系,充分運用物聯網、5G、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加快打造茶產業社會化智能服務平臺。強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激勵機制,適度規模經營,鼓勵發展茶葉農民合作社聯合社,激發中小茶企創新活力,培育茶業產業集群。
(三)技術提檔,推動全方位設備升級。開展信息化、智能化茶葉加工機械研發,提高茶產業裝備水平,推廣節能高效制茶裝備,促進茶葉農機農藝融合。加強應用牽引,研發推廣適宜不同區域、不同品種的茶葉生產高效實用機具。深化茶葉有效成分功能評價研究,推進深度開發,實現茶資源的高值利用、全值利用和梯次利用。
(四)文化賦能,加快茶品牌培育進程。大力弘揚和傳承茶文化,加強茶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增加茶文化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著力提升茶葉品牌經營管理水平,加強茶葉類專題品牌研究、咨詢和評價,發揮優質區域品牌的支撐作用和優勢品牌企業的引領作用,協同發展,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度高的茶葉品牌。
(五)產業融合,以茶旅文康助力發展。推動建立線上線下互動、服務體驗融合、商旅文體協同、購物體驗結合、規模業態組合的現代化茶葉消費場景,完善“互聯網+”消費生態體系,提高消費便捷程度。依托茶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加強對茶葉文化遺產發掘、保護、傳承和利用,深入挖掘茶葉康養、觀光、休閑等多種功能與多重價值;鼓勵扶持開發茶葉技藝非遺工場、非遺體驗、團建康療、健康餐飲、茶浴茶療等綜合功能服務產品。
作者: 王慶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