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火鍋消費漸熱,拉動了一些火鍋食材的需求。在許多人的火鍋食材必點“清單”中,以魚丸為代表的丸子類食材必定榜上有名。魚丸又稱“魚包肉”,是用鰻魚、鯊魚或淡水魚剁蓉,加淀粉攪拌均勻,再包上肉糜而制成的丸狀食物。
魚丸是沿海地區不可少的美味佳肴,是福建福州、閩南、溫州、廣東、中國臺灣、江西撫州一帶經常烹制的特色傳統名點,屬于粵菜或閩菜系。魚丸因其味道鮮美、多吃不膩的特點,備受消費者青睞。魚丸因注重選料和制作工藝而名聞遐邇,需要經過剔刺、打漿、成型、煮制等多道工序,考驗制作者的耐心和技術。現如今,魚丸加工已經改變了傳統的純手工制作方式,逐漸傾向于機械化、自動化。
說到魚丸就不得不提福建省連江縣,這里不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鮑魚之鄉”、“中國海帶之鄉”,還是“中國魚丸之鄉”。當地擁有魚丸生產企業14家、魚丸小作坊及門店188家,2020年的魚丸等魚糜產量約6萬噸、產值20億元。多年以來,連江縣將魚丸作為當地的一張特色味覺名片來打造,推動魚丸產業高質量發展。據媒體相關消息,日前,連江縣長恒食品水產品精深加工及速凍菜肴制品項目,將于明年投產。據悉,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將主要用于魚丸、水產品預制菜等系列產品生產。據介紹,該項目已經建成了冷庫、加工車間、鍋爐房、設備房以及配套用房,標準化廠房建設以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引進,無疑將推動魚丸加工自動化、工藝標準化。
達濠魚丸作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在制作工藝上也非常有講究。達濠魚丸是廣東汕頭市的特產,吃魚丸是當地人自古便形成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達濠魚丸的制作前后要經過7道工序,并要求在2-3個小時內完成。剔刺刮肉的環節非常考驗師傅的技術和耐心,用于制作魚丸的魚雖然細嫩,但是往往多刺。打漿環節非常耗費體力,需要將魚糜快速、反復的摔打,直至魚糜出膠,這樣魚丸才會富有彈性。傳統的魚丸加工方式費時耗力,嚴重制約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針對這個現實問題,當地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提質效,引進了魚丸自動化生產線等設備。據了解,一條魚丸自動化生產線,日加工能力達10000公斤,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除此之外,當地還積極打造魚丸產業園,保證魚丸生產更加衛生、更加高效。
如今,魚丸已經突破了地域局限,從地方走向了全國,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魚丸產業具有較大的市場發展潛力。在此背景下,淘汰落后的傳統加工方式,引進智能化的加工設備將有利于推動魚丸產業朝著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