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第十一屆“中綠杯”名優綠茶產品質量推選結果出爐,在575個綠茶有效樣品中,共確認出342個獲獎產品。其中,寧海縣選送18個茶樣參評,被評選出特別金獎6個、金獎6個、銀獎3個。“中綠杯”作為全國綠茶行業領域的一項重要產品質量推選活動,寧海茶業交出的成績既體現出當地綠茶加工水平之高,也將有利于促進寧海名優綠茶知名度提升。
我國是茶葉種植大國,各地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拿得出手的名優茶品,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廬山云霧、六安瓜片等早已是名聲在外。除了這些名聲大噪的茶葉品種,在各個縣市中也有不少名品茶的存在,比如來自寧海的望海茶。
據了解,望海茶創制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因干茶色澤翠綠、湯色清綠、葉底嫩綠而引起關注,是寧海縣的特產之一,這一茶葉品種為后來寧海茶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到去年寧海縣茶園面積已經達到5萬畝以上、茶葉總產量達5823噸(名優茶產量791噸),茶業總產值增至6.8億元。
近年來,當地還從寧海本地中小葉群體種茶園中,經單株選種獲得了早生高產優質綠茶新品種——“望海茶1號”,其憑借畝產量高、茶葉品質好等優勢,成為近幾年當地大力推介的一個新品種。此次寧海選送“中綠杯”的18個茶樣中,就有8個是以望海茶1號品種制成,它們紛紛獲獎。
除了大力推進茶葉新品種的規模化種植,制茶工藝的持續升級也是寧海名優綠茶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據介紹,名優茶生產時面臨著嫩度等方面的品質考量和技術要求,長期以來對人工制茶有著較高的依賴,但傳統生產方式效率低、茶葉品質不穩定等問題也需要去解決。依托現代化生產技術推動茶葉生產向標準化、清潔化、智能化邁進,是寧海提升制茶效率與成品茶品質的重要方向。
近年來,以望府茶業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茶企緊跟政策導向、市場導向,加大對茶葉生產車間的投入,積極推進覆蓋殺青、揉捻、理條、烘干等流程的茶葉加工設備完成新舊更替,以不斷提升的現代化機械生產水平賦能茶業提質增效。據悉,該公司現今名優茶年產量已經達到10000公斤左右,隨著名品茶走俏海內外市場,企業年產值增至2000萬元。在位于深甽鎮的太陽山茶場制茶車間,每到采茶季、制茶季,也是殺青機、理條機、
烘干機等轟隆隆作響,呈現出茶業發展的新景象。
總而言之,茶業的發展與品種、制茶工藝等都密不可分。寧海如今手握望海茶這一名品茶資源,積極探尋現代化的轉型升級之路,不僅僅將推動制茶效率的提升,制茶穩定性、安全性的提升同樣是重點,也將為寧海茶業邁向新高度增色。
參考資料來源:浙江省農業農村局、中國寧波網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