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市場這塊“大蛋糕”向來吸引人,而消費需求的變化則帶動著這一市場風向的改變。隨著近年來人們的健康意識增強、健康觀念扭轉,輕食從多樣化的餐飲品類中脫穎而出,構建起一個千億規模的嶄新賽道。從宏觀角度看,輕食賽道充滿了機遇,但從微觀層面來看,生機背后不乏荊棘,輕食掘金之路又該如何走下去呢?
當健身風潮吹進千家萬戶,人們的健康意識增強有了更為深刻的例證,而這僅僅只是開始。當下,越來越多人開始在飲食習慣上尋找健康的突破口,輕食作為一種多是以蔬菜、雞胸肉等為原料,經過水煮、蒸制、烤制等簡單烹飪后,搭配沙拉醬等醬汁進行調味而成的食物,恰好的滿足了人們現如今的飲食需求,輕食走俏市場算得上有跡可循。
就輕食市場表現而言,從人們對輕食評價呈現明顯兩極分化到認同性逐漸增長,大概可以看到輕食市場的基本走向。不難發現,有部分人認為輕食口感清爽,食材搭配健康、營養、低脂低卡沒負擔,食用頻率較高;一部分人則常常把輕食笑稱為“吃草”,好感度不算高,但其中不少人也始終難耐輕食符合攝入低能量食物的需求,所以在近幾年的消費熏陶下,樂意接受輕食的消費者數量在增長。所以《輕食消費大數據報告》 預測今年我國輕食市場規模或將達到千億以上,似乎也不足為奇。
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隨之催生了餐飲行業的發展。近些年沙野輕食、親覓輕趣、無谷輕食等輕食連鎖餐飲店與各種輕食相關的小店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還有瑞幸、星巴克等品牌也紛紛推出各式輕食產品或套餐,輕食賽道的競爭之激烈可以想見。
而輕食能在短期內快速搶灘市場上的一大因素,還在于輕食制作簡單、易于出品,但筆者也注意到,輕食準入門檻較低、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這一品類的發展。因而,對于一些連鎖型的餐飲品牌,像是肉類、醬料等對輕食風味影響較大的食材,開啟了由上游的中央廚房工廠統一加工后出品的進程,門店主要是負責對蔬菜進行切配、再對各類食材進行簡單加工和搭配出品。這樣一來,輕食風味、品質穩定性有了一定的保障,門店的出品效率也能相對提高。
同時,輕食拋開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炒、爆、熘、炸等烹飪方式,以及重油重鹽一類的調味方式,更多的還原了食物原始風味,所以食材的新鮮性會更加凸顯出來,在輕食門店開了一批、倒下一批的輪轉中,這同樣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對于廣大的從業主體,理應在門店中配置適合的
冷藏柜、冷凍柜等基礎設施,并重視對食材的管理,以好品質立足于市場。
除了一些相對可控可變的因素外,在輕食賽道的快速發展之下,還有兩方面問題值得引起重視——一是價格,二是輕食到底“輕不輕”。外賣平臺上動輒三四十一份的輕食說實話很難形成良好的回購率,輕食賽道蓬勃發展下一批又一批的門店關停并不讓人意外,再加上為了形成好風味而添加的各種調味料往往使得輕食熱量情況被打上問號,都為輕食發展帶來了掣肘。
未來,輕食賽道真的能持續火熱嗎?時間或許將給出答案。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