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不少食企、餐企紛紛開始謀求上市。有機構觀點認為,這是大環境影響之下,企業為了維持資金周轉、激發企業發展活力的一種手段,也是我國消費升級浪潮到來與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等加快建設下,企業迎機遇、拓市場的“闖關”之路。近日,德州扒雞擬在滬市主板上市的消息傳出,引發關注。
德州扒雞,酥爛多汁、骨肉易分離,是享有名譽的德州三寶之一,也是山東的傳統名吃,至今已有三百年左右的歷史。德州扒雞雖好吃,但制作起來可不簡單——屠宰加工后的整雞輔以二十多種中藥材與十多種調料,經過浸泡、成型、上色、晾干、炸制、煮制等工序后才能得到成品德州扒雞。在此過程中,像是炸制時要控溫避免出現炸焦;煮制時要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入小火燜煮,溫度、時間都要進行精細化的掌握,這些都很考驗制作人的手藝。
換個角度來看,在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快速發展下,需要注意控溫、控時、控料的德州扒雞制作工藝,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利于標準化的優勢。所以不難發現,經歷過漫長發展的德州扒雞不僅有著濃厚的歷史底蘊,實則這一產業也在較早就開始了轉型升級。從源頭的規模化屠宰加工供應原材料,到中游生產加工核心環節古法制作手藝與現代生產工藝的結合更加緊密,德州扒雞一早就通過真空包裝、通過四通八達的軌道交通走向了全國各地。
然而,盡管這幾年我國鹵味熟食市場呈現出增長趨勢,但就市場表現來看,更多的是一些連鎖鹵味品牌撐起了一片天,地方特產類熟食產品如德州扒雞的發展進程并不算快。如何突破發展“瓶頸”呢?尋求上市似乎成了一個選擇。
7月5日,從事扒雞產品生產為主、其他肉熟食為輔的山東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招股書,擬沖刺IPO。根據招股書信息,公司擬募資約7.58億元,主要將用于投資德州扒雞(蘇州)有限責任公司新建食品加工項目、速凍扒雞生產線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及品牌升級建設項目。若后續新基地開建、投產,則意味著德州扒雞將扭轉原來以華東地區銷售為主的現狀,立足蘇州、輻射到更多長三角地區,按照區域集中度降下來、品牌知名度提高的發展思路,或將推動這一品類更好地開拓市場。
另據已披露的消息,2019至2021年三年時間,德州扒雞營業收入分別是6.87億元、6.82億元、7.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基本保持在1億元左右,其中扒雞類產品營收基本達到總額的六成左右。但其規模與營收相較于一些連鎖鹵味熟食品牌來說,實際上沒有過多優勢,再加上目前德州扒雞的應用場景還是較為單一,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發展。隨著此次德州扒雞沖刺主板IPO,是否真的能帶來改變呢?或許還是要交給時間來證明。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