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日新月異的工業4.0時代深刻影響著各行各業的發展,智能制造成為一大關鍵詞,也是重要發展方向。可以看到,近年來我國食品產業加快向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生產過渡,這一方面是以更加具備柔性化、個性化的生產線提高食品生產效率與生產水平,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滿足趨于多樣化的消費市場需求;一方面也是響應碳中和、碳達峰發展目標,推動食品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我國食品產業總體上看規模很大,但細探內里,多、小、散、亂的情況始終制約著行業發展,畢竟食品生產要想實現高效率、低成本,規模化是繞不開的話題。再加上消費升級影響下,消費者對于食品品質、品類的需求進一步提高,食品行業在加速規模擴張的同時,加快行業資源整合、提升行業集中度、提升生產技術水平等勢必成為重要的話題。
縱觀近年來我國食品產業的發展,從廣州有關政府部門積極開展食品產業資源整合工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食品工業做大做強,到位于河南省北部的延津縣依托自身資源優勢,瞄準食品全產業鏈與產業集群化發展,大力打造以面粉與面制品等食品加工為主導的專業產業園區,都能看到各地高度重視食品產業發展。再到盼盼食品、立高食品等行業企業加快全產業鏈要素的資源整合,推動食品產業鏈向規模化、智能化發展,由上而下的食品產業提檔升級之路徐徐開啟。
在產業朝著規模化發展的進程中,技術裝備的迭代升級對其轉型升級有著重要的意義。起初,我們所提到的自動化水平提升可能只是局限于在食品生產的某一個環節使用食品單機設備來進行“機器換人”,旨在推動關鍵環節的生產效率提升。發展到現在,無論是食品領域內越來越多新產品、新包裝的出現,還是人口紅利降低后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與招工難等問題出現,更進一步提升生產車間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已經成為滿足柔性化生產需求、促進產業提質增效與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
因而,不難發現中小型食品加工廠中出現了越來越多
食品加工機械設備的身影,規模較大的食品企業則在加速建成“黑燈工廠”、“燈塔工程”。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例如大家熟悉的青島啤酒、夢龍雪糕、絕味鴨脖等紛紛完成了柔性化生產線的建設與投產,食品領域各個細分板塊的生產制造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然而,隨著食品領域的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水平不斷提高帶來眾多利好,食品安全毋庸置疑是不可逾越的紅線。近日有牛奶產品被曝出檢測出丙二醇鬧得沸沸揚揚,隨后據其發布的聲明,由于純牛奶和調制奶在生產切換過程中,產品罐線的殘留調制奶未得到有效清洗,而導致了純牛奶出現丙二醇。
這一事件的出現,或許還是提醒著食品產業要在生產質量、數量提升的同時,進一步關注到食品安全問題,兼顧多元平衡!尤其是在食品領域中適用于多種產品、多形態快速轉換與協同生產的整線大范圍應用起來,除了以技術力量推動產能、品質提升以外,加強對生產多元轉換間的質量安全把控,強化現代化手段對食品安全的監測,仍將是當下和未來產業快速發展下需要重視的問題。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