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與大眾健康密切相關,因此食品的質量安全一直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話題,也是市場監管部門的重點監管對象。而食品安全檢測是保障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近年來,隨著食品檢測需求的日益增長,食品安全檢測行業也在快速發展。
根據國家認監委的數據,2016-2020年中國食品及食品接觸材料檢測市場規模持續增長,2020年市場規模達169.07億元,同比增長5.6%。食品檢測行業已經成為我國檢驗檢測行業細分的第五大市場。
國家政策支持是推動食品檢測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進入“十四五”時期后,我國再次制定了一系列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政策。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要加強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監管,加強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監測、抽檢和監管執法。《“十四五”市場監管現代化規劃》也要求聚焦執法、司法重點難點問題,提高食品安全檢驗檢測和技術鑒定能力。
各項政策與食品安全檢測相關的內容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二是提高食品安全檢測能力。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一方面為食品檢測行業提供了更多的檢測需求。首先,直接增加了監管部門的檢測需求。其次更嚴格的監管要求食品生產企業加強產品的質量管理,對檢測服務的需求也更大。
另一方面提高了對檢測機構的要求。我國食品檢測機構數量眾多,據統計,2020年食品檢測機構就已經有3500多家,市場競爭相對激烈。檢測機構水平參差不齊。近幾年數量一直在上下波動。目前開展食品檢測業務的上市檢測公司數量較少,主要有華測檢測、譜尼測試、廣電計量等。從檢測能力看,我國食品檢測行業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提高食品安全檢測能力可以幫助檢測機構提高檢測水平,同時新的檢測技術也能帶來新的市場需求。例如食品快檢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是為了滿足政府監管部門對于現場快速檢測的需求,但也反過來推動了快檢市場的擴大。此外完善檢測標準完善、提升標準物質能力、加快研制食品相關標準樣品等也是提高食安全檢測能力的一部分,對食品安全檢測市場都能產生一定影響。
從政策上看,我國正在不斷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提高食品檢驗檢測能力,同時鼓勵第三方檢測機構發展。利好政策將推動我國食品檢測行業繼續發展。但食品檢測機構需要及時提高自身能力。在《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實施后,我國加大了對檢驗檢測的監管力度,規范檢驗檢測行業發展。市場競爭激烈,政策監管加強,只有提高自身競爭力才能在行業發展中獲益。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