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不想做飯又懶得出門的時候會如何填飽肚子?也許大部分人會選擇點外賣,但預制菜近兩年的悄然興起正在逐漸改變當代人解決溫飽問題的方式。不需要備菜,更不需要擔心廚藝問題,只需要簡單加熱或加工,一盤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就呈現在你眼前。與外賣相比,味道更好也更有儀式感的預制菜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選擇。
政策支持 資本追捧 預制菜爆火
根據艾媒咨詢的研究報告,我國預制菜市場未來將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長率,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5165億元。市場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地方政府的支持,也讓預制菜產業獲得資本的青睞。
多地出臺政策大力扶持當地預制菜產業發展,爭相成為“預制菜之都”。如廣東今年3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廣東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提出要壯大預制菜產業集群,推動預制菜倉儲冷鏈物流建設,推動預制菜走向國際市場。佛山、潮州、江門等地還相繼成立預制菜產業聯盟,推進具有當地特色的預制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此外河北、河南、山東、福建等省份不甘人后,紛紛加入預制菜新賽道,爭奪千億市場。
預制菜市場風起,資本也聞風而動。據統計,在2020年和2021年,國內一級市場與預制菜有關的投融資事件共23起,有企業更是借此東風登陸A股。在二級市場,預制菜概念股也受到追捧,相關上市公司股價上升明顯。
從各大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數據來看,預制菜業務營業收入增長顯著,占總營收比重也在不斷提升,正在成為公司業績的“第二增長曲線”。因此布局預制菜領域的公司源源不斷,新入局者不止開辟新業務的上市公司,還有更多新成立的小公司希望能分一杯羹。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預制菜企業已達6.81萬家,其中有上萬家都是在近兩年注冊成立的新公司。
行業標準欠缺 監管有待加強
預制菜的爆火是機遇,但也有著各種問題。首先作為餐飲行業下的細分領域,又是剛興起不久的行業,目前預制菜沒有專門的行業標準,也缺少相應的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等。雖然廣東、山東等地已經出臺了一些區域性團體標準,但這些標準僅能規范當地預制菜產業,無法在全國通用。標準的欠缺使各地預制菜生產缺乏統一的規范,使得質量參差不齊,既影響產業的健康發展,也容易造成食品質量安全問題。
其次,行業準入門檻較低,小企業大量加入,產品質量難以保障。據統計,目前6萬多家預制菜企業中,一半以上注冊資本不到100萬,同時就注冊時長而言,不到5年的企業占比也超過了50%。這些企業規模小、從業時間短,部分企業可能都沒有從事預制菜產業必須的冷鏈倉庫、中央廚房等,預制菜產品的質量安全隱患較大。因此有關部門需要加強監管。同時政府也要加強統籌規矩,引導預制菜產業發展。
預制菜的發展一方面推動了餐飲行業工業化改革,另一方面將餐飲消費從餐廳轉向家庭,降低了餐飲的生產和運營成本,有著較好的前景。但目前的發展有些過熱,市場監管和標準需要盡快產業發展,才能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