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中國營養學會修訂編寫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在京發布。據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主任楊月欣教授介紹,膳食指南對于食品加工、農業生產、以及運輸、選購、保存烹飪等等等方面都給出了一個健康指導,讓整個食物體系可持續化發展有了更好的以人類健康為主導的方向。那么,新版膳食指南都有哪些內容,對于食品相關行業又有哪些啟發呢?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
“吃”是每個人在生活中繞不開的話題,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食品消費由“吃得飽”向“吃得好”過渡。,需要注意的是,吃得好不只是停留于字面意義上的食材好、食物好,如何合理、科學的吃好喝好,對人體健康有著持久而深遠的影響,膳食指南的作用由此突顯出來。
新版膳食指南歷經近三年時間完成修訂,主要包含2歲以上大眾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平衡膳食模式和膳食指南編寫說明三部分內容。該版膳食指南較之舊版,提煉出了平衡膳食八準則——食物多樣,合理搭配;吃動平衡,健康體重;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規律進餐,足量飲水;會烹會選,會看標簽;公筷分餐,杜絕浪費。
減鹽減糖——調味品行業與飲料行業的低鹽低糖改變
新版膳食指南中指出,成年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5g,糖每天的攝入量不超過50g,控制在25g以下更好。但受到長期形成的飲食習慣影響,人們大多偏好重口味,很難快速的自主適應控鹽控糖,食品領域因時制宜地推動上游食品的創新是一種大趨勢。
以調味品行業為例,近年來市場上先后出現了低鈉鹽、減鹽醬油等調味品。低鈉鹽通過在碘鹽中適當添加氯化鉀和硫酸鎂,可對原料鹽中的成分比例進行重構,從而使人們在用食鹽時減少鈉離子的攝入。李錦記、海天、欣和、廚邦等品牌則紛紛推出減鹽醬油產品,為了使醬油減鹽不減鹽,各家企業專注于技術研究,欣和旗下六月鮮系列醬油產品采用專利減鹽技術,力爭在去除鈉離子的同時,盡可能保留醬油原有風味,該系列還推出每100ml含鹽量在12g、10g、8g不等的減鹽醬油,讓人們可以更好地適應低鹽風味。
針對減糖,人工甜味劑可以釋放與傳統的蔗糖幾乎相同的甜味,但熱量相對更低的優勢,使得這兩年從現制飲品到瓶裝飲料,成分表里赤蘚糖醇等甜味劑逐步代替傳統的蔗糖發揮作用。基于此,上游的代糖產業迎來機遇點,以三元生物、保齡寶、諸城東曉為代表的企業紛紛搭建起年產量達到3萬噸、5萬噸不等的赤蘚糖醇生產線,甜味劑步入工業化、規模化生產的大時代。
結語:合理、科學的飲食方式對提升人體自身抵抗力、預防慢性疾病等有著重要意義。這一過程的形成既需求個人付出努力,注重平衡膳食,根據膳食指南相關標準來進行控鹽控糖,也需要食品行業參與進來,通過產品的優化升級,助力人們達到合理膳食標準。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