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簡稱《行動方案》)印發實施,廣州全面啟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中小企業局局長葉華東表示,到2024年,廣州計劃要累計培育出5000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120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5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50家國家級重點“小巨人”企業,共6500家。同時,每年安排3億元左右的資金,三年約9億元,確保《行動方案》不打折扣落地見效。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擴大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有突出貢獻。近年來我國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在企業紓困方面,推進減稅降費政策,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增值稅留抵退稅等優惠政策相繼出臺。
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激發創新、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的重要力量。“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明顯,創新能力強、發展速度快、運行質量高、融資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中小企業。
根據《行動方案》,廣州市將實施梯度培育、技術創新、市場開拓、三品提升、數字賦能、融資提速、生態優化、營收倍增等八大行動,在企業認定、園區培育、融資成本、技改資金、數字化提升、用地用房、交通出行等七個方面給予支持。
比如,在資金方面,廣州市對新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一次性獎勵100萬元,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一次性獎勵20萬元;對上市費用的50%、數字化轉型費用的30%給予直接補助,單個企業最高300萬元,獲得省技改資金補助的專精特新企業市財政將最高補助500萬元。
一直以來,廣州市高度重視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培育。今年1月建設銀行廣州分行和廣州市工信局聯合發布了面向廣州市“專精特新”企業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嶺新計劃”,未來五年,建設銀行廣州分行將為廣州市“專精特新”企業提供1000億元融資服務。
去年廣州市還建設大灣區專精特新產業園,開創了面向“專精特新”企業的批量融資擔保服務,新增47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156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2家“小巨人”企業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今年1月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此次專門出臺《行動方案》是為實現未來五年目標任務打下堅實基礎,對廣州市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起到強烈的助推作用。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