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無小事,關乎一個大群體安全的學校食堂更是肩負著重負,從而成為重中之重的關注焦點。在食品安全形勢較為嚴峻的背景下,實施“明廚亮灶”工程,強化校園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相關主體按需配置和更換合適的廚房設備設施等,均是提升校園食堂食品質量安全,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舉措。
學校食堂作為廣大師生教學、科研、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供餐質量安全水平牽連著成千上萬的師生飲食問題、健康問題,乃至生產安全問題。最近,各地大中小學已經陸續開學,與開學季相伴而來的還有學校食品、食堂相關專項監管行動正在進行中。
近日,成都市錦江區市場監管局制定《錦江區春季學校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工作方案》,并對轄區內167個大專院校、中學、小學及幼兒園食堂食品安全實施檢查,購入食材基本情況,食品加工、配餐等各個流程是否規范,以及餐飲器具清洗消毒情況等都是重點。另外,山東淄博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制度落實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北京等地還進一步對為學校食堂供餐的食企、校園周邊餐飲店等主體開展多方位的食品安全專項檢查等等。
不僅如此,在我國更加注重校園食堂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建立和完善的同時,善用科技手段賦能,實現智慧化、精細化的食安監管,也是提升校園食堂社會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得益于大數據、AI智能識別、5G、云計算等數字化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近年來“互聯網+明廚亮灶”在學校食堂等主要供餐場所加快落地。作為廣泛利用新技術進行的一種監管方式,其可以通過智能識別技術辨別后廚人員操作是否規范、后廚食材儲藏空間與加工環節情況如何等,并能及時將情況反饋至監管端,學校食堂風險防控管理能力得以增強。并且,后廚加工整體環境的實時公開顯示,也將增強人們對校園食堂食品安全的信任度,讓廣大師生與家長放心、安心。
當然,除了外界通過多舉措加強對校園食堂的監管以外,學校食堂承接主體仍是守護食品質量安全的關鍵部分。對于他們,既要嚴格落實食堂工作人員的管理制度、工作規范,也要通過整潔、合理的后廚空間和廚房設備等布局,細化食品安全的各方面要務。尤其是在相對緊湊的食堂后廚空間中,各個食堂主體要根據服務需求有目標的引入和更替一些電氣化灶具、炊具、消毒
殺菌設備、
蒸飯柜等設備設施,提升后廚烹飪加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近日,預算552萬的廣州市第二中學2022年廚房設備購置項目、預算1000萬的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增城學校廚房設備及設施采購項目正在公開招標。對于前者,潛在供應商應在廣州市天河區粵墾路628號四樓獲取招標文件,后者則在廣州市越秀區東風中路448號成悅大廈15樓H房獲取招標文件。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兩個項目均需在3月15日 09時30分前遞交投標文件。
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