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關系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環境,關系農村能源革命,關系土壤地力改善,關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一件利國利民利長遠的大好事。近年來,安徽省各地各有關部門多措并舉,合力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也還存在種養主體分離、畜禽糞污處理利用規范化水平不高、全鏈條管理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為進一步深入推進安徽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促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助力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近日,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牽頭起草了《安徽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升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并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明確,到2025年,全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建設40個畜禽糞污處理設施和糞肥還田利用示范基地項目縣,累計推廣商品有機肥300萬噸,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糞肥施用機械化水平穩步提高,糞肥還田利用監測體系初步建立,糞肥還田利用取得顯著成效,以糞肥還田利用為紐帶的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征求意見稿》從區域劃分了重點,根據區域特征、飼養工藝和環境承載力的不同,將全省劃分為“三區、三帶、一環”,各區域應立足實際、發揮優勢,科學合理選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積極探索多樣化糞肥還田利用種養結合發展路徑。
重點任務方面,《征求意見稿》指出,要實施養殖場設施裝備改造升級工程、實施畜禽液態糞肥還田利用提升工程、實施商品有機肥推廣應用工程、實施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提升工程、實施社會化服務組織培育提升工程、實施畜禽糞肥施用檢測提升工程、實施科技支撐促進工程、實施養殖環境監管優化工程等。其中,養殖場設施裝備改造和畜禽液態肥還田方面,文件明確,堅持分類指導、分企施策、規范運作、改造有效的原則,重點推進關鍵治污環節設施裝備的改造升級。在規模場,推廣空氣過濾、高度厭氧、封閉運行等工藝,控制養殖臭氣排放。建設自動喂料、自動飲水和環境控制等現代化裝備。畜禽規模養殖場要完善污染防治配套設施并保持正常運行,或者委托第三方進行糞污處理、實施種養結合消納糞污模式等處理;新建規模化養殖場必須同步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加強規模以下養殖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明確規模以下畜禽養殖場戶污染治理要求和責任,在散養密集區推廣典型治理模式,整縣推進種養結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到2025年完成5000家養殖場設施裝備改造升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以生豬和奶牛養殖大縣為基礎,從中優先選擇糧食產量較高、耕地面積較大、土地承載能力較高、具備機械化還田條件的縣,支持建設以液體糞污肥料化利用工程。重點支持密閉貯存發酵設施、堆肥設施等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可建設厭氧消化、沼氣利用、沼液貯存、沼渣堆肥等設施;支持購置運輸罐車、撒肥機,配套建設糞污輸送管網、田間貯存設施等,購置糞肥計量、養分測定等分析檢測儀器;建設長期定位監測點。到2025年,支持40個縣建設以液體糞污肥料化利用為紐帶的種養結合提升縣。
科技支撐方面,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企業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產學研聯合攻關。支持高效發酵菌種、生物除臭劑等研制攻關,開展畜禽糞污收集儲運、有機肥生產和施用、沼氣發電等裝備研發。集成有機肥、水肥一體化等關鍵技術,制修訂相關標準,提高資源轉化利用效率。對需要通過技術標準進行推廣的成熟技術,在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中優先立項,及時發布。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