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是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話題。隨著近年來我國加快檢測行業市場化、專業化改革,第三方檢測機構數量、質量水平處在上升發展階段,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食品等多領域產品質量安全把控更加到位。當下,第三方檢測機構也成為助力食品監管的一股重要力量。
食品安全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食品安全本身的落實也是事關食品行業、消費市場、市場監管等多維度的大話題,具有不小的專業性。例如食品安全本身離不開生產加工環節,生產流程、人員管理是否規范,生產衛生條件、生產設施情況如何;還有食品從上游原料端到中游加工端,再到下游銷售端的各個流通環節是否形成規范監管等等,都有可能對食品質量安全造成影響,而這一整個體系中往往會牽扯到眾多要素,很難一概而括。
那么,并不簡單的食品安全該如何保障呢?業內人士的看法大多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從宏觀層面上我國需要加快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科學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和法律體系,提升針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懲治力度。二是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強化食品安全監管,提升食品上市的準入門檻與生產規范化監管等。三是食品生產企業作為這一話題的核心要素,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并通過提升食品生產加工的規模化、標準化水平,從主要源頭降低食品質量安全風險。四是人們作為食品消費的主體,應當在消費升級中提升自身辨別食品安全問題的能力,遇到食安問題要及時反饋,捍衛個體權利的同時也將有利于督促整改。
除此之外,受益于近些年來我國檢測行業快速發展,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興起也為食品監管部門履行職能與食品生產企業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梁”,成為守護“舌尖上的安全”的又一紐帶。目前來說,隨著食品快檢技術的優化升級,諸如市場監管部門也會配備相應的農藥殘留檢測儀、重金屬檢測儀等儀器,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的食品抽檢,但同時,在應對范圍較廣的食品抽檢工作時,第三方檢測機構所具備的專業實力,如細化的檢測項目與配套的檢測儀器等,將更好地滿足食品檢驗檢測需求,從而也能看到現今各地監管部門會將部分檢測檢驗工作承接到第三方檢測機構。
近日,預算超97萬的保定市徐水區市場監督管理局2022年第三方檢驗機構食品檢驗檢測服務采購項目開展競爭性磋商,潛在供應商可在河北省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獲取采購文件,并及時投標。另外,還有預算20萬的綿竹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22年食品及食用農產品快檢服務項目也在進行競爭性磋商(詳細信息可見下文附件),響應文件提交時間為2021年12月31日 10時前。
第三方檢測機構作為相對獨立的存在,在市場中毫無疑問地需要以技術技能為立足點,充當客觀、公允的角色。在市場檢測檢驗需求增長中,第三方檢測機構在技術、儀器等方面也需要不斷完善、提高與規范,更好地服務于市場的食品檢測檢驗等需求。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采購網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