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指導國家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等十部門聯合編制印發《“十四五”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農業農村、食品消費品等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領域也有一些新動向。
提升標準化水平有助于推動產品質量更加穩定與提高,其是現代化生產的必要條件,是科學管理的基礎,也是促進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的重要驅動力,對行業產業與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公布,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將進一步為“十四五”新時期各行各業發展提供支撐。
在近日印發的《“十四五”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中,就明確提出,到2025年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基本建成,國家標準供給和保障能力明顯提升,國家標準體系的系統性、協調性、開放性和適用性顯著增強,標準化質量效益不斷顯現。《規劃》中,也重點圍繞重點領域國家標準體系建設、國家標準供給體系優化、國家標準保障體系健全三大方面進行闡述,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重點關注兩大領域發展情況。
一是在農業農村領域,《規劃》中指出在農產品種植到生產加工、流通的全產業鏈環節,標準化的重點分別指向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業投入品質量安全,農產品質量分級、加工流通、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產品追溯,以及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農業氣象、農業機械化、智慧農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等多方面,著力從安全、質量、服務等方面切入,提升農業全產業鏈的標準化水平。同時,在農業農村領域還重點關注到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標準與鄉村治理標準的研制、構建。
二是在食品消費品領域,《規劃》聚焦食品安全和質量標準、消費品質量安全標準等四部分。對于前者,主要涉及到農獸藥殘留、污染物、微生物等有毒有害限量指標及檢測方法,食品添加劑使用限量、特殊人群膳食食品營養等食品安全標準,以及產品質量分級檢測、加工質量控制、追溯規范、中國特色風味食品等食品質量標準體系的建設;對于后者,則主要側重于智能產品、綠色產品、文化產品等制造關鍵技術與質量檢測標準等方面,促進消費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總而言之,各行各業的高質量發展都離不開標準引領。隨著我國圍繞農業農村、食品等領域進行標準化工作的規劃,行業產業未來發展將有標可依、有據可參,這也將直接作用到行業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中,帶動生產加工端提檔升級加速度。
參考資料: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