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馕”,足以體現馕在群眾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伴隨著新疆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馕產業不斷向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工廠化邁進。一個小小的馕,從傳統小作坊手工制作,到現如今的自動化、工廠化生產加工,馕產能和品質不斷提升,風味、品種日趨豐富,逐步激發、釋放出了大動力。
馕是一種烤制面餅,牛奶馕、芝麻馕、玫瑰花馕等上百種馕產品,是多民族民間傳統主食。其中,馕在新疆的歷史悠久,外皮為金黃色,古代稱為“胡餅”、“爐餅”。在廣闊的新疆,不管是城里,還是鄉村,處處都飄散著馕的香味,濃郁的烘焙香氣撲鼻而來。可以說,新疆人離不開馕,馕是人們餐桌上的不可少的美食之一,是新疆飲食文化之魂。
起初,馕的生產加工制作主要依靠手工打馕,但是隨著產業規模化發展需求,以及市場對高品質囊產品的需求,傳統手工加工難以滿足發展需求。近年來,新疆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馕產業發展實現了從零散化到規模化、從手工制作到工廠化生產,走上了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自動化、工廠化發展之路,逐步激發、釋放馕產業發展動能。
現如今,一批發揮地方優勢、創新合作模式、帶動產業集聚效應顯著的打馕加工企業合作社成立,各類市場主體競相發展,馕產業的集中度不斷提升,一改以“小、亂、散”小作坊等形式存在的馕加工坊。隨著馕加工產業園的建立,加上馕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助推馕產業朝著集約化、標準化、規范化、產業化的方向轉型升級。
目前,馕加工產業園已經將傳統打馕手藝與現代生產加工技術相結合,日加工制作能力可達100萬個,由于統一了馕坑大小、烤馕時間、重量尺寸等標準,保證了馕產品質量穩定。據了解,某加工企業馕的自動化生產線將投入使用,每天能生產3萬個馕。同時,在馕的口味和種類上進行探索改良,又研發的專用馕烤爐,豐富產品品類、風味的同時,也提升了馕產品加工品質。
而近年來,各區縣紛紛健全完善馕原料、加工生產、產品質量、食品衛生、生產車間等系列標準和技術規范,制定發布馕的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商用電馕坑安全標準。此外,還積極開展打馕專用粉研發、品牌推廣,《馕(餅)專用小麥粉》團體標準自2019年開始推廣,目前已有10余家規模以上面粉加工企業按照標準生產打馕專用粉,進而以標準化、高品質助力馕產業持續高質量、有序發展。
新疆近年來大力發展馕產業,推進馕產業向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機械化、工廠化邁進,逐步激發、釋放產業發展動能,推動馕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與此同時,馕也從原料、形狀各具特色,到風味、功能各有不同,新疆馕的“花樣”愈來愈多,更好地迎合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而作為新疆的一張特色名片,馕也正在不斷發生蛻變,隨著促進馕產業發展措施的接連出臺,馕產業必將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振翅高飛,傳統美食飄“新香”。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