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幅員遼闊、地廣人稀,畜牧業是當地重要的支柱產業,立足資源稟賦、人文稟賦發展起來的乳業在促進農牧民增收與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印發《呼和浩特市奶業發展扶持政策》,十四條政策條例將服務于奶牛養殖場、牧草種植企業、牛乳制品加工企業,推動呼和浩特市奶業高質量發展,為奶業振興再蓄力。
提起乳制品,蒙牛、伊利兩個品牌為人們熟知,它們還有一個共同點在于都是起源于內蒙古。內蒙古自治區地處北緯45度,是國際公認的黃金奶源帶,也是我國重要的優質奶源主產區,隨著近年來內蒙古立足奶業大區優勢,因地制宜地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資源優化配置與三產融合協調發展等,地方乳業規模不斷擴大,并在政府、市場雙輪驅動下走向精細化、標準化、集群化、一體化發展道路。
在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繼續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并明確要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等背景下,奶業全面振興的發展方向由此進一步展開。日前,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印發《呼和浩特市奶業發展扶持政策》,并就政策文本進行相應解讀,表示將結合該市奶業發展實際情況,推進奶業振興各項決策部署,加快實現奶業振興。
就《政策》具體內容來看,其首先對適用范圍進行明確,即適用于呼和浩特市范圍內的奶牛養殖場、牧草種植企業(合作社、農戶)、牛乳制品加工企業。其次,《政策》中主要闡明的內容在于扶持獎勵方面,如對通過自種自養、訂單“種植+收購”的形式實現草畜一體化的種植、養殖企業(合作社、大戶)進行獎勵,對新增集中連片標準化種植1000畝以上的苜蓿草種植企業(合作社、戶)給予獎勵,對乳制品加工企業原料乳收購增量進行獎勵等等,隨著政策扶持落實到細節上,無疑將為奶業各鏈條端的主體發展注入更多信心。
另外,政策導向下除了規模化、一體化發展受到關注外,優質奶源基地建設作為奶業全面振興的主戰場也是重中之重。《政策》中明確,對存欄800頭以上奶牛牧場且按照標準化牧場要求完成改造擴容提升的養殖場給予獎勵,也將使得現代化牧場建設加快提上日程。不難發現,近年來奶牛養殖廠紛紛出現喂飼設備、飲水設備、牛舍溫濕度自動控制系統、TMR日糧自動
監控系統、轉盤式
擠奶機等設施設備的身影,奶牛養殖環節自動化、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帶來高效、精準管理的新變化,生鮮乳品質把控也得以更加標準化。
總而言之,奶業的全面振興離不開產業鏈各環節的協同合作,也離不開政策扶持、資金支持。隨著呼和浩特出臺《呼和浩特市奶業發展扶持政策》,形成集奶牛養殖、飼草種植為一體的規模化產業鏈,打造功能更齊全、設施更完善的智慧化牧場,推動奶業上中下游銜接更加順暢等將更有底氣。
參考資料:呼和浩特人民政府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