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蔬菜是人們日常餐桌不可少的食材,但時常會受到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出現價格波動,不利于保供穩價,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基于此,中央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第一時間迅速反應,出臺了多項有關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保障的政策措施,“菜籃子”保供穩價,有效滿足人們對豬肉、蔬菜的需要。
伴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消費飲食結構的調整,豬肉、蔬菜、水果、水產、乳制品等已成為大多數人日常餐桌上不可少餐食。豬肉是國內畜禽肉消費的“重頭戲”,當然肉禽、蛋禽、水產品也日趨受到人們的歡迎,成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補充蛋白質食材的組成部分。受益于人們健康飲食觀念和對營養屬性認知的提升,乳制品愈來愈受到市場青睞。
然而,諸如豬肉、蔬菜等食材易受生豬出欄量、異常天氣等多種因素影響,會出現價格周期性波動。此外,疊加今秋冬季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疫情多地散發、拉尼娜現象或將升級等情況,蔬菜產能相對減少,加上秋冬豬肉也將進入消費需求旺季,市場供不應求,就會出現豬肉、蔬菜價格波動上漲,尤其是部分蔬菜已趕超豬肉價格。
為發揮政府儲備調節作用,有效緩解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合理平滑“價格”波動,有效調控市場異常影響,保供穩價,促進產業有序健康發展,前期多部門聯合印發《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而近日商務部印發了《關于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前做出工作部署,保障今冬明春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
據筆者了解到,通知其中提到北方省份要按時完成本年度冬春蔬菜儲備計劃,南方省份要根據自身情況建立完善蔬菜儲備;要加強市場運行監測,每日跟蹤蔬菜、肉類等重點生活必需品供求和價格變化情況,及時預測,及時投放肉類、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儲備,補充市場供應等等,平抑物價,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場供給和平穩運行。對于民眾來說,事先屯耐儲蔬菜、囤生活必需品也是習慣,有備無患,畢竟豬肉、蔬菜需求旺季即將來臨。
其實,儲備豬肉、蔬菜有利于調節市場供求總量,應對突發事件、平抑物價波動的重要手段。不過,豬肉、蔬菜儲備還要建有完善的冷庫、保鮮庫、氣調冷庫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等,防止儲備肉、蔬菜腐壞變質,確保新鮮度和品質。近年來,國家加快推進冷庫等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彌補基礎設施短板,為產品貯藏新鮮品質提供強力技術支持。
我國冷庫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冷庫總容量保持穩定增長。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國冷庫總量約6053萬噸,新增庫容超過814萬噸,同比增長15%以上。2020年全國冷庫總量達到7080萬噸,折合1.77億立方米,新增庫容1027多萬噸,同比增長大約17%,并且低溫、中溫、高溫冷庫庫容量都在增長,這將更好地滿足儲備豬肉、蔬菜等產品貯藏的要求。
隨著中央各部門和地方政府一攬子保供穩價政策協同發力,定能滿足人們對豬肉、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與此同時,冷庫等冷鏈基礎設施也將為儲備豬肉、蔬菜貯藏新鮮品質提供強力保障,助力發揮政府儲備調節作用,保供穩價,更讓消費者放心購買保鮮和品質有保障的儲備豬肉、蔬菜吃下一顆定心丸。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