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人在餐飲行業已有一定規模的應用,但2020年以來,國內餐飲機器人產業鏈生態逐步完善,以機器代替人力,解決了用工荒難題,在一定程度上優化餐飲用人成本,提高出餐效率、產能與經營效益,同時減少人員接觸,降低交叉感染風險,為安全性問題保駕護航,讓消費者吃得省心又放心。
近年,伴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外出而非在家就餐趨勢上升,特別是85、90后顯著成為在外就餐的餐飲消費主力,進而帶動國內餐飲業服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根據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餐飲業同比增速9.4%,受疫情影響,2020年餐飲行業增速放緩,但消費市場依舊恢復較快。
誠然,隨著餐飲市場入局者增多,競爭激烈程度不斷加深,分得“蛋糕”變小、利潤水平不高,將是“新常態”,再加上人口紅利逐漸弱化,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的催化下,這促使餐飲企業紛紛“向內尋找利潤空間”,不斷加強對“時效和人效”的要求,餐飲的自動化、智能化可謂生逢其時。一些餐飲后廚各種機械臂和智能炒菜鍋“煎炒烹炸”,隨之配送機器人、烹飪/制作機器人、外賣機器人也能見其身影。
其實,“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及智能化、數字化浪潮下,技術變革驅動企業經營方式、生產方式創新,無論是食品飲料加工企業,還是餐飲經營者們,都在通過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探索未來發展的新道路,探尋適合自身的經營、生產模式。
例如軟銀機器人與擎朗智能日前宣布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將合作擴大機器人系統在餐飲等服務行業的使用,促進服務效率和生產力的提升;新白鹿的智慧餐廳,利用算法對“人、菜、智能
炒菜機、傳菜機器人檔口”精細、有序調度,全面提升門店的運營及決策能力,降本又提效。還有海底撈、巴奴火鍋、外婆家等眾多企業紛紛入局,大量機器人火速“上崗”,以緩解用工、經營等帶來的成本壓力。
此外,為了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風味口感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也為了進一步提高餐食制作效率,減少顧客等餐時間,漢堡王日前推出了智能漢堡機,其采用多項創新科技,能夠滿足30多種漢堡制作工藝,支持9大類30多種物料,實現消費者“我選我味”。另外,該機在制作漢堡時準確投料,原料輔料搭配偏差控制在5%以內,品控穩定性更高,進而確保漢堡標準化的風味口感和制作安全、衛生。
隨著餐飲消費升級不斷,消費觀念的改變,加之受到國內老齡化問題的加劇,餐飲人員流動性大和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餐飲數字化以及降本增效的智能化,將成為餐飲業未來發展的重點。就此,相關餐企要積極擁抱智能化、數字化,加快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模式和減少運營成本的同時,也增強消費者就餐新奇體驗。而智能餐飲機器人生產企業更要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使產品性能穩定、效能高、損耗小,滿足多場景餐飲使用需求,釋放餐飲業智能化、數字化新動能。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