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以及貿易推進讓如今的消費者市場百花齊放,通過線下的超市、商場,線上的網絡購物平臺,我們可以輕松的購買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產品,與此同時,許多海外的品牌也在國內建立起了工廠,保證了產品在中國的供應鏈。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發現進口品牌的某一款產品是其國外版本的劣質替代品,你還會相信這個品牌嗎?
這樣的事情最近又發生了,某英國、荷蘭跨國消費品公司旗下的知名雪糕在網上被曝出,其國內版巧克力層里面的冰淇淋是由大比例的植物油制成的,并且其中不含牛奶,只使用了少量奶粉,而其歐洲版則是使用牛奶為原料制作的。也因為這件事,該企業被網友調侃為“馳名雙標”。
針對這件事,有媒體采訪了涉事企業的負責人。而根據相關的報道,目前可以了解到兩件事:首先,涉事企業承認了中外同款雪糕產品生產原料不同,并且承認了其國內版使用的是復原奶(奶粉)與椰子油,歐洲版用的是濃縮奶;其次,涉事企業負責人表示這種情況的發生是外界原因導致的,從歐洲進口鮮奶難以運到中國來,使用中國產的鮮奶又存在供應的問題。
當然這樣的回復并沒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據了解,以蛋白質作為參照,復原奶的成本每噸在八千到一萬元之間,而濃縮奶的的成本每噸在一萬三千到一萬四千元之間,成本每噸相差三千到四千元。而乳脂每噸價格在三萬到三萬五千元,品質好的甚至每噸價格會超過四萬元,但椰子油每噸價格不會超過一萬兩千元。換言之,涉事雪糕在國內的零售版本,用料、生產成本、營養價值都遠不及其歐洲版,這與其國內并不便宜的定價構成了明顯對比。
而針對國內供應鏈問題,我國近幾年乳制品總體呈穩定增長,僅2020年,全國牛奶產量就達到3440萬噸,接近全球牛奶總產量的5%。此外,2020年,我國主產省生鮮奶平均價格為3.79元/千克,而進口奶粉折合原料奶到岸平均價格為2.91元/千克,國內生鮮奶收購價格依然高于進口奶粉折合原料奶的到岸價格,在不考慮鮮奶與復原奶營養價值差距的前提下,從收購成本考慮,國內生鮮奶會略顯劣勢。不過換言之,從我國目前乳制品市場的布局以及總產量情況來看,與其說國產鮮奶存在供應問題,不如說成本需求相較于奶粉會有明顯上升。因此,從數據分析,大眾更愿意相信,這是一場利益驅使下的“雙標”。
此外,有不少網友反應,這種情況在不少進口食品中都有所存在,尤其在果汁類產品上,不少國內版濃度都明顯低于海外版。此外,還有網友表示,一些國內的食品企業同樣存在討好海外市場,卻在國內市場縮水的情況。對此,我的看法是“誠信是企業的發展之道”。
事實上,隨著生產技術以及檢測技術的發展,在食品這塊,我國的生產力并不遜色于其他國家,甚至受到飲食文化的影響,在風味、創新這塊,我們還具有一定的優勢。針對目前市場上產品的雙標情況,我們應該進一步主張產品的貨真價實。一方面,加強產品的成分檢測,成本分析,通過相關的條例,規范產品的定價,避免頂著高價賣劣質雙標產品的情況出現;另一方面進一步規范食品營養安全標準,鼓勵消費者“只買對的”的消費觀。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