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們對身體形態的塑造、健康生活的注重程度越來越高,由此也助推代餐市場進入發展快車道。從傳統的白水煮菜到輕食沙拉、代餐奶昔、谷物棒等多樣化、便捷化的食品出現,不僅體現了健康飲食需求刺激上游食品產業創新求變,諸如營養棒一類食品的廣受歡迎也使得生產企業加快技術革新,以自動成型生產線帶來智能化、連續性高的生產加工。
谷物棒由來已久,只是早前的谷物棒雖以大米、燕麥等谷物為主要原料制成,但無論是生產方傾向于添加大量糖漿增強甜食口感,還是之前人們并未形成系統化的健康需求,都使得谷物棒主要是以糖果品類中一員的身份出現。不過,隨著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條件不斷提高,在快節奏的工作、生活之中想要尋求健康的平衡正成為一種趨勢,這就使得“健康”幾乎成為食品行業優化升級的一大重要方向,代餐品類也從中細分出一個大市場。
據相關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代餐食品市場以30%左右的增速快速擴增,相關的行業企業正如雨后春筍般林立起來,各大企業也加碼布局這一領域,預計到2023年這一市場規模將達到180億元。而縱觀當下的代餐食品市場,已經衍生出代餐奶昔、代餐果昔、代餐粥、代餐湯、代餐粉、營養棒等一系列食品。其中,營養棒相對于其他一些需要沖泡才能食用的食品,可以說是方便之中的方便。
這里所提及營養棒是一個統稱,其下包含蛋白棒、代餐棒、能量棒、谷物棒等多個細分類目,它們主要在營養功效上有所區別,從名稱上能窺見一二。當然,殊途同歸的是這些營養棒主要是滿足人們在低能量、高營養、高裹腹感方面的攝入需求,且無論是使用大豆蛋白、乳清蛋白還是谷物等為主要原料,還是根據健康需求添加奇亞籽、燕麥片、苦蕎麥、代糖等輔料制成的營養棒,都離不開成型、分切環節,尤其是當下不少生產企業使用膳食纖維粘合代替傳統的糖漿粘合,也促使上游生產企業需要以配套的自動化設施提升生產端水平。
一般而言,代餐棒一類食品多是口感酥脆、層次豐富、小塊易攜的棒狀,經多種原輔料混合、成型、冷卻、分切即可得到,但早前來說此類食物的成型過程往往經由人工倒料、鋪平后得到,工序較為繁雜。隨著近年來代餐棒生產線日益成熟,連續進料后經由切塊成型機或沖壓成型機,既能快速、準確的完成自動壓平、自動橫切、自動豎切等步驟,在連續式生產下既有效提升了生產中的衛生安全情況和生產效率,變頻調速下的精確壓平和切割也使得代餐棒成品更加平整、密度和厚薄更加均勻,增強食品利口性。
隨著消費市場的健康飲食需求保持平穩的持續增長,眾多營養棒生產企業和產品紛紛冒頭,成為時下備受人們青睞的“寵兒”。但在多選擇的健康食品市場空間中,并非入局就意味著會有好發展,對于產品來說品質仍是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加速生產線的優化也將成為關鍵基礎。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