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果肉飽滿,肉質結實嫩滑,汁多味純的特點俘獲不少消費者的味蕾。一顆小芒果,撬動億元級產業,讓果農的“錢袋子”鼓起來,不僅激活農村經濟的“脈搏”,拉動產業的增長值。在此背景下,近年來,我國芒果產業熱度不斷升溫,芒果銷售價格攀升,種植戶積極性提高,芒果產業正快步邁入發展“快車道”。
我國芒果產區主要集中在海南、云南、廣西、廣東、四川、福建等省份。據了解,這幾年來,三亞高度重視特色高效產業發展,強化品牌塑造、增強科技支撐,以芒果等特色水果敲開產業振興之門。數據顯示,三亞芒果種植面積近40萬畝,每年出島量約70萬噸,產值60億元,是三亞農民增收的一大支柱產業。
云南省河口縣老范寨鄉也重視芒果產業的發展,目前全鄉芒果種植面積達4.5萬畝,其中有1.5萬畝已經進入豐產期,今年預計產量可達到1.2萬噸,成為種植戶增收致富的“金果果”。然而,由于今年高溫天氣較多,芒果較往年提前近一個月上市,與其它地芒果同期上市,失去了錯峰優勢,加之疫情影響,芒果銷售價格相對不高。
無疑豐收了,銷路好才是增收致富的關鍵。為此,芒果種植地通過多渠道宣傳、吸引企業收購等,有效解決果農銷售問題。不過,諸如芒果等水果時常會受到天氣、供求關系、品質優劣等因素影響,再加上近些年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芒果等水果的品級要求越來越挑剔,使得芒果時而會陷入“增產不增收”的尷尬境地。
為此,芒果種植地積極探索標準體系發展模式,堅持以標準控制質量,統一芒果產品標準,例如規范分選、清洗、稱重、貼標、打包,通過芒果分選生產線進行分級、商品化處理,促進芒果品級提升,提高產品銷售價格。據了解,鹽邊縣一公司將國內自動分選線用于芒果分級處理中,可以自動識別單果重量、瑕疵果、軟硬度等達到相應分級的目的,并且減輕勞動強度,產能大,日分選加工能力可達50萬斤。
另一方面,在芒果產業鏈條上“做文章”,開發,芒果深加工產品(如芒果干、芒果原漿、芒果罐頭)等方式,提升芒果附加價值。筆者獲悉,元江縣一家企業依托洗果機、打漿機、
殺菌機等機械設備加工芒果原漿,年加工產值360萬元;另一企業引入果汁生產線,將芒果加工成果汁飲料,年加工產值3815萬元。
經過多年培植,在種植地相關部門的重視下,芒果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產業快速發展,規模也在擴大,呈現產業規模量效齊增,產業鏈日漸延伸,芒果儼然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即便如此,種植地還要做好芒果產業鏈條“文章”,依托自動化分選生產線、深加工生產線助力芒果產業轉型升級,向品牌化、標準化、高品級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提高芒果產品知名度與美譽度的同時,也有助于避免不可控的因素帶來的“增產不增收”問題,穩定種植戶收入。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