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作為與日常必需的調味品比肩的存在,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可想而知。云南作為我國重要的茶葉產區,近年來也著力做優云南茶品質與品牌,隨著2020云南茶業綜合產值邁向千億大關,也讓人看到產業發展的向好前景。在此背景下,進一步深化茶葉綠色加工,也將推動云南茶業“更上一層樓”。
我國是茶葉的起源地,茶葉種植區域東起中國臺灣省、西至西藏,南至海南、北連山東榮城,十分廣闊,當下我國更是有21個省(區、市)下的967個縣與市生產茶葉。其中,云南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氣候條件,成為我國茶樹的原產地和茶文化的發祥地,并在漫長的歷史沉淀與歲月更替中,使得云茶聲名遠播。
近年來,在云南進一步強化以高原特色農業作為推動地方經濟增長的立足點的前提下,茶業作為一張亮麗的“名片”,自然也是產業發展中重點關切的部分。隨著如今云南茶業加強資源整合,并通過打造標準化茶園和以有機肥代替化肥等進行綠色生產,集普洱、紅茶、綠茶、白茶等多類型、多品種的茶產業,在向規模化、集約化、綠色化的發展過程中也不斷顯現出更有凝聚力的優勢,由此也使得當地茶業邁向發展新臺階。
據早前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2020年云茶產業綠色發展公報》顯示,到2020年云南省茶園面積已達720萬畝,茶葉總產量為47萬噸,綜合產值實現邁向千億的新突破,總體達到1001.4億元。同時,云南有機認證茶園面積和有機產品認證數量在全國來說也是排名靠前。這也體現了云南打造“綠色食品牌”工作取得喜人的階段性成果。
當然,對于云南茶業來說,除了憑借先天的自然優勢構建優質云南茶品牌外,以清潔化的綠色加工促進茶葉品質與質量安全水平的提升也是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不可忽略的關鍵。簡單來說,清潔化加工需要采用標準化的生產體系,例如以色選機、鮮葉
提升機、殺青機、揉捻機、
烘干機、壓面機、包裝機等賦能,助力打造各種精制茶、名優茶,并使加工流程具備更強的清潔化、連續化、自動化實力。
筆者了解到,云南近些年在發展茶產業的過程中,也注重通過精深加工來提升茶葉附加值,并叫響地方茶葉品牌度。例如臨滄對3500余個茶葉初制廠進行生產環境、加工工藝、規范化生產等多方面的提升改造,并建成年產量可達60噸的高品質潔凈普洱茶規模化生產車間,同時在茶葉加工中衍生出多元化的深加工成品如茶膏、茶籽油等。
在近年來的發展中,茶業已然成為不少地方實現脫貧攻堅、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重點產業。而隨著消費升級以及人們對于原茶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筑牢綠色生產與綠色加工防線,勢必將更好地促進茶業發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