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餐是我國餐飲結構中的重要類型之一,團餐消費群體由學生、企事業單位員工、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社會化保障型部隊官兵等組成;其中,學生、企事業單位員工是主要就餐群體。
從國內不同類型餐飲類型的收入情況看,除正餐外,團餐的收入非常高,同時受今年疫情影響,復工后,多地政府鼓勵企業進行預約式網絡訂餐,解決復工后員工“吃飯難”問題,團餐則成為低迷期餐飲業的一匹黑馬,殺出重圍。
1、中國團餐市場規模逐年上升市場份額不斷增加
根據中國飯店協會數據統計2016-2019年,我國團餐營業總額市場增長,帶動了團餐占餐飲市場的份額也不斷上升。2019年團餐市場總額1.5萬億元,團餐市場份額達到33.23%。2020年受疫情以及國際形式影響,餐飲行業營業收入達到3.95萬億元,同比下降16.6%,其中團餐市場總額預計達1.53萬億元,團餐市場份額將達35.75%。
2、中國團餐類型多樣市場結構多元
目前我國團餐主營項目主要集中在學校食堂、機關食堂、企業食堂、學生營養餐和養老餐、礦工食堂、航空鐵路配餐、外送7類中,其中學校、企業和機關食堂是企業重點服務的領域。除此之外,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快和會展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養老配餐和外送及外燴等新興團餐業務也在逐步增多。
現階段我國團餐企業運營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一是進駐甲方,即團餐企業以承包食堂的形式服務于大型企業、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軍隊、工廠等甲方單位;二是集體配餐,企業通過自建或與第三方合作的中央廚房,完成餐品加工生產,再定時定量配送到甲方單位,該模式主要服務于小型企業、組織及其他社會團體。
根據中國烹飪協會聯合億歐智庫調查數據,在團餐企業中,以傳統進駐甲方模式運營的企業占比近9成,新型集體配餐運營模式占比1成左右。傳統進駐甲方的團餐運營模式仍占市場主導,但近年來新興的團餐企業大多采用集體配餐模式運營。此外,部分快餐外賣商家也開始涉足集體配餐,團餐市場的競爭或將加劇。
3、費用高、利潤低成為我國團餐行業面臨主要問題
我國團餐行業雖然目前發展較好,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費用高、利潤低,其主要原因是需求端(甲方,特別是中小學及高校、機關)通常會控制團餐企業毛利上限,這就造成團餐企業經營呈現“兩高一低(高采購成本、高人力成本、低利潤率)”特點。
根據億歐智庫企業調研數據,在目前的實際運營過程中,大部分項目(食堂)的采購及人力成本合計占總營收的比重高達70%,而凈利潤只有8%或以下(高校食堂例外,某些高校食堂運營高于行業平均,或達到10%)。
互聯網信息化推動團餐行業轉型升級
未來隨著餐飲行業信息化發展,團餐高成本的問題或許將得到改善。餐飲企業未來可通過直接對接供應鏈企業,減少食材中間流轉環節,從而有效降低采購成本,同時采用信息化技術(例如自動化技術、供應鏈管理、庫存管理系統、自提專柜等)應用管理,可以提升企業運營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大數據、信息化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將改變食堂傳統低效的管理模式,給團餐行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此外,在未來團餐2.0時代,團餐行業將在進一步促進市場規模擴大、企業以市場化、產業化、大眾化、信息化作為自身的產業轉型升級與突破方向,實現從初級粗放型向多元精細型的轉型。
前端部分,團餐企業將注重品牌營銷,中端層面,團餐企業將嘗試通過集中采購來節省運營成本,后端部分,團餐企業將逐步探索自建倉儲物流體系,最終實現團餐行業精細化改革。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