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健康中國的推行,居民的健康飲食意識將進一步提升,居民食品消費對乳制品需求愈來愈大。而在國家食品安全管控要求及消費者需求升級要求日益強化的背景下,借助于新興技術的應用,加快投建“智能化工廠”,通過智能制造來提升產品品質和競爭力、響應消費者需求、提升生產效率和數智化運營水平,是乳品行業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伴隨居民健康意識提升和消費升級加速,營養豐富的乳制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我國乳品行業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乳制品消費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業內預測未來五年我國乳制品市場依然保持穩定發展,至2024年我國乳制品市場消費規模或將突破5500億元。
就品類來看,我國目前乳制品種類豐富,各細分品類迅速崛起,有嬰配奶粉、學生奶粉、中老年奶粉、女士奶粉以及常溫液態奶、低溫酸奶、低溫鮮奶、奶酪、奶油等等,滿足不同消費場景的需求。不過,在消費市場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人們的乳制品消費習慣正朝著更加健康、安全和高品質方向大步邁進。
隨著市場對乳制品的品質要求不斷提高,再加上各細分品類迅速崛起,新零售渠道蓬勃發展以及當前各行業智能化升級正在全面開展,乳制品加工行業也在加速“智能工廠”建設,搭上智能制造的“順風車”,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乳制品智能化生產,不但促進各環節準確把控,確保品質安全,而且還助力乳企實現全鏈條降本增效。
據了解,江蘇一鳴日前總投資約6.8億元,建設智能化工廠項目,并于近日在常州落成投產。據介紹,該項目擁有先進的智能數據中心、智能乳制品生產系統、智能倉儲和智能能源管控系統等,實現全自動中控控制,乳制品生產自動化程度、設備集成水平、生產效率水平、物料利用率水平行業先進,以及實現產品質量實時追溯,提升乳制品安全、健康和品質。
除此之外,近年來,新乳業也在積極推動數智化轉型升級,為鮮價值創新賦能,而其頗具優勢的“鮮半徑”便得益于數智化的鏈接。另外,該企業通過智能化為研發端賦能,采用75℃/15s殺菌工藝、膜RO反滲透過濾工藝、益生菌晶球特殊工藝3D包埋技術,無一不是企業創新積累和數智化賦能的成果。
事實上,伊利很早就已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把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應用到了乳品生產全產業鏈各個環節,通過數據共享、標準統一、平臺建設打破數字孤島,從原奶生產到消費終端的全產業鏈條都真正實現了產業數字化智能化。乳品智能系統可以準確地捕捉生產制造環節的食品安全風險,使食品安全鏈條變得可視化、可數據化,更高效地生產出高品質的乳制品。
現如今,以工業4.0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概念越來越清晰,加上我國也發布了智能制造2025國家戰略,乳制品行業也將迎來新一輪技術革新。如果說“品質”是乳業的生命力,智能化科技便是打造“品質好奶”的生產力。而以“智能化工”廠為基礎,不少乳企也將繼續推進乳制品的智能化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品質好奶,更為促進乳業高質量快速發展添加新動能。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