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西螺螄粉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并逐步向工業化、標準化生產轉型,也為我國豐富多樣的地方美食走出時空限制帶來一定的借鑒依據。湖南作為有名的“嗦粉”盛地,近年來也大力推動“湘粉出湘”,產學研的聯合、生產加工供應鏈的優化等都成為湖南米粉產業守正創新、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
常言道“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國南北方的飲食差異更是將此現象生動地演繹出來,單從“南米北面”的差異上就能窺探一二。而對于南方人來說,米也不單單代指白米飯,米粉同樣是一日三餐中不可或缺的一種食物,柳州螺螄粉、南昌拌粉、湖南米粉等叫得出名號的地方美味就是見證。
其中,湖南米粉與其他地方的米粉相比還有所區別,因為它并不特指某一種粉,更可以視為是常德米粉、湘西米粉、長沙米粉、郴州魚粉、株洲炒粉、邵陽米粉、 永州鹵粉等眾多湖南當地特色米粉的總稱。而得益于湖南各地總共有著上百種不同風味的米粉美食,“嗦粉”也成為湖南人生活中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甚至被當地人稱作是“愛好”。
然而,隨著近年來各地的特色米粉加速走向全國乃至海外,在地方小有名氣的湖南米粉產業也順勢而為拓展市場,但因為品牌度、知名度不高,產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也面臨一定的發展困境。基于此,近年來湖南也通過打造“湖南米粉街”、“湖南米粉博物館”、“湖南米粉大擂臺”等方式,助力湖南米粉提升“名氣”。
除此之外,回歸米粉產業本身來說,地方米粉走出去主要有連鎖品牌店擴張和速食產品兩種形式。對于前者,街邊路頭的米粉門店向來是以米粉現煮、即時調味為主,米粉的風味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于手藝人的經驗;對于后者,從米粉到辣椒油、湯底等調料的確定,都是“湖南米粉”打響口碑的關鍵。綜上,如何將湖南米粉轉化為標準化的產品是品牌走出去時著重需要考慮到的問題。
筆者注意到,湖南近年來為推動傳統米粉產業發展,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為小米粉做成大產業賦能。例如永州一米粉生產企業通過與江南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等院校,相關科研單位等進行合作,對米粉生產設備如
磨粉機、干燥機、
米粉機,以及米粉生產工藝、技術等進行開發,現已形成2條鮮濕米粉生產線、5條全干米粉生產線,優質米粉的供應也為米粉產業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
另外,還有湖南米粉品牌已經在生產加工中形成一套成體系的產品標準,如湯底的熬制時長、辣椒辣度、香料來源等,而為了滿足產品標準化的發展需要,搭建相應的供應鏈也成為大勢所趨。據了解,如今依托涵蓋凈菜加工設備、肉類加工設備、熬煮設備等的中央廚房與冷鏈倉儲物流基礎設施,米粉風味、品質的標準化、一致性、穩定性正不斷提高,這也成為解決湖南米粉走出去過程中堂食供應、速食供應品質問題的有力途徑。
隨著地方美食開始邁向更空闊的市場,好品質也將成為打造好口碑的關鍵。尤其是對于具有一方特色風味的美食產品來說,穩定、優質的風味更能夠給消費者留下印象,且在后續提升消費者的回購率、留存率,而這也需要生產企業、連鎖品牌繼續在供應鏈、深加工中發力,探尋到適合的發展路徑。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