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偏好的茶的東方,茶葉不僅僅只是一種飲品、文化,更是富農、興農的重要經濟產物,一直以來我國各地也憑借地區資源優勢積極開拓茶產業。隨著近年來無公害、綠色、有機等也成為茶產業發展中的關鍵詞,我國各地茶產區也根據自身需求進行產業優化升級,并引入清潔化生產流水線等,加強對茶葉品質的把控。
福建武夷山:機械化制茶、“以電制茶”助推茶業高質量發展
福建是我國重要的茶葉產區,擁有多樣化的茶葉種類,其中武夷巖茶更是極負盛名。在消費升級的當下,促進茶業高質量發展也是福建茶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機械化制茶、“以電制茶”,均是當地提升茶葉整體競爭力的重頭戲。
據悉,在武夷山茶區過去傳統的人工制茶已經走向機械化生產,生產效率與茶葉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曬青機、搖青機、揉捻機等加工設備,電能供應的服務升級也為“以電制茶”夯實基礎,由此也帶來茶葉生產向清潔化、自動化的演變,產業發展也得以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兼具。
湖南懷化:以綠色、有機為目標,因地制宜促地方茶業發展
我國茶葉資源豐富,業內競爭自然也相當激烈。在湖南懷化,面臨各大名茶對本地市場的沖擊,當地也在政策利好的前提下,通過產業擴容與優化、茶旅融合等手段促進當地茶產業的發展。
據了解,在湖南省建設千億茶產業決策部署下,近年來懷化茶葉種植面積與茶葉產量穩步提升;同時在生產加工環節,當地也以綠色、有機為目標,如今已形成上百家茶葉加工企業,并引入了15條清潔化、智能化茶葉生產線、76條名優茶生產線等等,著力打造品類多元、品質優良的茶產品。而伴隨著生產環節的不斷完善,以及借力于湖南茶產業品牌基礎上,也順勢促成當地“碣灘茶”的發展。
安徽霍山:夯實“綠色”產業鏈,多舉并行促茶葉質量提升
霍山是安徽省重點產茶縣。去年,該縣總產出8500噸茶葉,綜合產值達到20億元左右,人均5000元的收入水平也為茶農帶來致富路徑。縱觀該縣茶產業近年來的發展路徑,以“綠色”為核心的產業鏈基礎是其濃墨重彩的一筆。
近年來,霍山對茶葉生產基地、生產加工進行雙線改造。從茶葉種植規模到施肥環節的把控和綠色防控技術等應用,老茶園、低產茶園逐步發展為具有有機茶園;而清潔化生產流水線與量管理體系、質量追溯體系的引入和建設,則從生產燃料清潔化、品控深層次化,促成茶葉品質的提升。
小結: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提高,對茶葉質量的關注度也不斷提升。而為了更好地解決茶葉食品安全問題中較常出現的農藥殘留以及鉛污染、細菌污染等問題,除了以茶葉種植源頭、種植過程為切入點,引入攤晾機、殺青機、揉捻機、理條機、
烘干機、包裝機等茶葉加工設備,以自動化的生產流水線實現加工環節的連續性、清潔性,也是提升茶葉質量的重要方面。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