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臨近,青團等節令食品相繼登場,進入了產銷旺季。今年市場上的青團依舊口味豐富多樣,有傳統口味,也有創新口味。一口咬下,滿口麥汁清香混著綿密軟糯的餡料,甜而不膩、柔軟且有韌勁的口感,讓人對青團“愛不釋口”。
青團是江南地區特有的時令點心,糯米皮以麥青、艾蒿、泥胡菜、鼠曲草等天然植物汁染色,再裹著豆沙、蛋黃肉松、梅干菜等餡料,經過榨汁、過濾、攪拌、和面、包餡、搓圓、蒸制、包裝等工序加工而成。蒸制好的青團色如碧玉、亮如翡翠、清香撲鼻,具有外皮軟糯Q彈、餡料豐足、口感細膩等特點,讓人欲罷不能。
伴隨著清明節臨近,青團等節令食品進入了產銷旺季,也開始一年一度的青團口味“百團大戰”。筆者了解到,今年青團市場依舊口味豐富多樣,有傳統口味,豆沙、蛋黃肉松、梅干菜等,也有佛跳墻、螺螄粉、辣條、酸辣鳳爪等獵奇新口味,還有咸蛋黃爆珠、馬蘭頭青團、牛油果青團、黑松露薺菜青團等口味。
青團口味真的是五花八門,只有你想不到的味道,沒有做不出的口味。據悉,盒馬工坊今年新研發了多款“獨特”味道,包括酸辣鳳爪和螺螄粉口味的青團;今年“五芳齋”芒果、蛋黃肉松青團兩種特別口味,及傳統豆沙和芝麻口味;“沈大成”新推出了腌篤鮮和馬蘭香干口味;知味觀推出了乳酸菌味奶油紅豆青團、百香果乳酸菌味流心青團、四季春團3款新品等,滿足消費者對口感、口味的多元化需求。
順應當下消費者的口味需求,青團加工企業尋求突破,不斷進行口味創新,滿足青團市場多樣化口味需求理所當然。可以說青團與螺螄粉等各種餡料的碰撞也讓傳統文化美食的傳承有了一個新思路。不過,青團生產加工中還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避免菌落總數超標等,尤其是今年疫情特殊情形之下,更應嚴把青團食品質量安全關。
近期,為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切實保障節令青團產品消費安全,不少地方開展青團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包括檢查自制青團經營者所使用的麥葉汁、艾青汁等食品原輔料及食品添加劑是否合格;青團生產加工制作環節是否符合《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要求,確保生產安全、衛生,為青團食品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作為時令產品的青團保鮮期較短,加工、包裝、保存等不當,很容易腐敗變質,再加上如若是手工制作青團,不注意衛生等問題,青團產品存在菌落總數超標等風險,影響產品食用安全。因此,手工制作青團要做好個人衛生,避免青團產品受到污染或者和面、包餡、搓圓等環節改用機器加工,減少手工制作產生的衛生等問題,同時還要及時對接觸器具設備清洗、消毒,以免二次使用污染產品。
如今,隨著消費飲食結構不斷升級,加之健康、安全飲食觀念的提升,消費群體對青團風味口感需求在升級的同時,也對產品的健康、安全和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不管青團工廠化生產,還是純手工制作,在不斷推陳出新青團口味的同時,更要確保青團制作安全、衛生,避免菌落總數超標,保障舌尖青團美食安全。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