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關于全力穩定糧食生產加快推進種植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指出要確保2021年糧食播種面積5658.6萬畝以上、總產量432.8億斤以上,主要經濟作物生產穩步提升,園藝產業優化升級,產業綠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能力穩步提升。
其中,早稻生產方面,《通知要求》確保早稻面積穩定在1800萬畝以上、雙季稻面積穩定在3700萬畝以上。在保證水稻播種面積穩定前提下,因地制宜,積極引導農民種植玉米、薯類等糧食作物,作為糧食面積和產量的有效補充。在光溫資源兩季不足、一季有余的一季稻區和油菜生產區適度發展“優質稻+再生稻”,力爭2021年再生稻面積達200萬畝。示范推廣一批品質較好的秈粳雜交或產量表現突出的高產品種,提升單產水平。
在具體措施上,《通知》提出:
強化穩糧政策措施。嚴格執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政策,對棄耕拋荒超過兩年(含兩年)的耕地,暫停該承包戶拋荒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發放,待復耕后重新納入補貼范圍。落實稻谷補貼政策,提高早稻補貼比重,穩定早稻種植效益。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水稻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雙季稻輪作等項目資金重點向早稻傾斜,用于育秧、機耕、機插、機防等關鍵環節扶持。各產糧大縣要安排20%以上的產糧大縣獎勵資金,非產糧大縣也要安排一定資金,直接用于發展糧食生產。協調糧食部門全面落實國家糧食低收購價政策,穩妥做好糧食收購、保持糧食收購市場平穩。加大稻谷保險、金融支持等政策扶持力度,解決農民種糧實際問題,降低農民種糧風險。
夯實糧食生產基礎。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完成2020年度290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全面推進2021年度317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大力推進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引導農民通過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等措施,培肥耕地地力,確保耕地可持續利用。加強土地執法監管,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情況監測評價,保障糧食生產功能區首先用于糧食生產,優先種植“雙季稻”。
推進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設施蔬菜建設,全年新增設施蔬菜面積35萬畝,實現蔬菜產業進位趕超。大力發展茄果類、菜用豆類等短缺品種,增加春提前、秋延后蔬菜供應,優化種植結構,提升蔬菜自給率,確保“菜籃子”供應穩定。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等特色蔬菜產業,豐富“菜籃子”產品品種。
推進油菜產業發展。以“油菜下田”為重點,力爭全年油菜種植面積750萬畝以上。拓展油菜花用、菜用、飼用、蜜用等功能,拓寬油菜增效渠道。推進油菜產業融合發展,支持菜籽油品牌建設,加大菜籽油宣傳力度,打造菜籽油全新品牌形象。積極引進低溫冷榨、微波調香等先進加工生產線,突破制約菜籽油的品相、口感、風味、品質安全等瓶頸問題,提高菜籽油的質量和檔次,實現加工增值。
推進綠色標準化生產。大力開展綠色高質高效行動示范,集成示范一批糧食生產全過程高質高效技術模式,打造生產機械化、投入精準化、管理智能化的標準化生產基地,提升糧食生產科技水平。持續推進果菜茶標準生態基地建設。堅持丘陵山地“山頂帶帽、山腰結帶、山腳穿靴”的生態模式開發,集成推廣節水灌溉、精準施肥、綠色防控、輕簡栽培等技術模式,實現栽培標準化、生產綠色化。
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培育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耕地規范有序流轉,提升種植業規模經營水平。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政策要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適當提高
插秧機和機械直播機等補貼標準,著力解決規模經營全程機械化瓶頸問題。力爭2021年50畝以上種糧大戶4萬戶以上,規模種植面積1000萬畝以上。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