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天氣愈發寒冷,冬季特有的霜打菜進入市場,并收獲好評。得益于現代化的冷鏈體系、分揀體系以及大數據等,受到環境因素影響的霜打菜產品也能夠保質保量保時間的送達消費者手中,為餐桌帶去更加豐富的冬季菜品。
日常生活中向來有經過霜打的青菜更甜的說法。據了解,這是因為霜凝結在菜葉上后,蔬菜為了抵御寒冷天氣,蔬菜里的淀粉類物質會轉化為新的麥芽糖酶,并形成葡萄糖。除了讓蔬菜能夠抗下外界的風吹雨打外,也讓蔬菜增加了糖分,在口感上更顯清甜。
目前,上市的霜打菜基本都是按重量進行分裝、預處理的完整產品。過去,這一環節主要依靠人工分揀、稱重、包裝,勞動強度較大,且效率不高。解決這一問題將對提高蔬菜整體配送效率起到重要影響。
國內一些大型生鮮加工中心以葉菜
清洗機、分揀臺、自動稱重包裝機、貼標機等加工設備,搭建起了替換人工的自動化加工流水線。其能夠對大量的新鮮蔬菜進行高效的加工處理,稱重、分裝等耗時耗力的過程有了更加高效的處理方案。
不過,特殊的生長環境和難以儲存的蔬菜特性,使得霜打菜只能面向種植地附近的消費者進行銷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場空間。因此,農戶們也更傾向于種植簡單、方便的大棚蔬菜,近幾年霜打菜市場快速縮小。但隨著冷鏈物流倉儲體系的建立和大數據的應用,霜打菜有了立足的依靠。
菜類產品容易因根葉腐爛產生損耗,儲運環節也是霜打菜面向廣闊市場的一道難題。據了解,國內某生鮮平臺與霜打菜供應基地達成合作,實現了供應鏈上的產銷互補。依托冷庫、冷藏車等冷鏈物流倉儲體系,霜打菜實現了從只能為生產地周邊供菜,到如今能夠為我國廣州、深圳等南方城市供應菜品,霜打菜市場正在不斷擴大。
此外,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化信息技術賦能農業生產是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的中的新變化,霜打菜同樣受益。目前,國內主要的一些生鮮加工中心會根據大數據分析市場需求,即時向各個種植基地采集一定數量的新鮮霜打菜,以“日日鮮”、“次日達”等形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新鮮的菜品。有效的避免了大量庫存的積壓,從而減少源頭損耗。
作為限定季節供應的霜打菜,在大數據、冷鏈、分揀設備的有力支持下,正在不斷地突破加工限制、空間限制,成為全國各地冬天皆可擁有的一份潮流蔬菜。隨著市場需求增加,價高、有行情的特征,也將為未來我國霜打菜種植的擴大提供有力的市場支持。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