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第一杯奶茶”走了,12月的“第一杯奶茶”來了。昨日,武漢某奶茶店門外一大早排起長隊沖上了熱搜。據說,要排隊八小時。近年來,隨著消費飲食結構的改變,以及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年輕人逐漸實現“奶茶自由”,各大茶飲品牌也不斷發力爭奪更多市場份額。而今奶茶店遍地開花,市場競爭十分激烈。
近些年,伴隨互聯網社交、線上外賣等模式興起,現制奶茶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尤其是“奶茶+其他茶飲”新式奶茶備受到許多消費者的喜愛。根據某平臺顯示,在今年國慶長假前4天,平臺的奶茶訂單量就超過11億,相當于全中國人每人都喝了一杯奶茶。而近日,武漢街頭一奶茶店門口一大早就排起千米長隊,據說,有排隊8小時只為買得一杯奶茶。
這無疑從側面反映出,國人對奶茶的偏愛程度。據了解,目前全國奶茶店數量已超過60萬家,市場上也存在大量奶茶品牌。不過在看起來火爆的奶茶行業中,行業競爭十分激烈,不乏掉隊或者黯然出局者。此外,奶茶行業還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同質化嚴重、加盟亂象、兼職排隊等。甚至有個別奶茶品牌還頻繁曝出食品安全、衛生等問題。
根據行業統計數據,奶茶店的存活概率大約20%,即大部分新開奶茶門店處于經營虧損狀態。業內人士稱,如何權衡空間效益、規模效益和經濟效益,尋求差異化戰略,不斷創新品類,提升奶茶風味口感和品質,減少經營成本等仍是奶茶行業破局之道。從創新上來看,各大茶飲品牌紛紛在品類之上做創新,酸奶、豆乳、奶蓋等品類的開拓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從口感和品質上來看,奶茶品牌企業要不斷創新產品,進行原輔料科學配比,提升產品風味口感,同時更要嚴格把關產品原料品質安全關,并且嚴格規范制作奶茶產品行為,避免因個人操作不規范或個人衛生等問題使奶茶產品存在質量安全問題。從經營模式、減少運營成本上看,在餐飲業成本居高不下,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普及的大背景下,行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和消費飲食結構的改變,加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科技的快速應用以及人口紅利的逐漸減弱、餐飲成本不斷增加等,餐飲行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特別是今年受到特殊事件的催化,更是給餐飲行業轉型升級按下了快進鍵。當然,奶茶行業也并不例外。日前,一家智能機器人奶茶店營業,吸引不少消費者前來購買。
其實,從送餐的服務員機器人,到
炒菜機器人、配菜機器人等,再到會調配奶茶、調配咖啡的機器人,機器人在餐飲行業的運用已司空見慣了。智能機器人制作奶茶速度快、效率高,減少排隊等待時間,并且更安全、衛生。此外,由于機器人采用雙臂設計,基本覆蓋所有茶飲品類,并能精準科學配比原輔料和溫度調節,提升奶茶風味口感和品質,同時也能幫助企業減少運營成本。
隨著年輕消費群體逐漸成為市場消費主力軍,奶茶市場依然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且消費者對奶茶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為此,奶茶品牌要尋求差異化戰略,不斷創新品類,提升奶茶風味口感和品質,減少經營成本等,才能更好地迎合市場消費需求,并在激烈的奶茶市場競爭中破局而生。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