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食品小作坊給人以“臟亂差”的印象,這也是食品安全問題的多發點和監管難點。隨著人們飲食安全意識的提升,米面食品、糕點類、肉制品食品等銷量的不斷增加,小作坊既不符合食品質量安全的要求,又難以滿足規模生產的需求,加快作坊改造升級勢在必行。而今許多地方正積極開展食品小作坊提升工程,加快提質步伐,保障人們餐桌飲食品質安全。
江門食品小作坊“舊貌換新顏”
據悉,江門市蓬江區加快小作坊換擋升級步伐,通過規劃建設肉制品類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區,實現自動化、標準化、工廠化生產,并逐步建立統一的食品檢驗檢測、生產過程監控等,推進食品小作坊長效監管機制的形成,引導傳統特色食品小作坊傳承發展,提升食品小作坊食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小作坊高質量健康持續發展。
江油加快小作坊改造提升
據了解,在江油市三合鎮開設有一家家庭式釀酒小作坊。作坊雖小,“五臟”俱全,糧食存儲間、發酵間、攤涼間等分區明確、干凈、衛生。該酒作坊在當地市場監管部門的指導和幫助下,對作坊進行換擋升級,并對
釀酒設備、技術、能源以及攤涼方式等進行了改造提升,不僅釀酒效率、產量提升了,也提高了酒的風味和品質。
據說,該市正按照三年的行動目標安排,已經完成動員部署、清理建檔等步驟。現如今正加強對小作坊生產管理規范的監督檢查和食品安全管控,對于不符合條件或是整改不到位的進行取締,為真正實現小作坊向“小而美、小而精、小而優”轉變做準備。
南通小作坊升級煥新機
據悉,南通市通州區一直扎實推進食品小作坊監管,責令不具備條件的小作坊停業整改,整改后仍不符合條件的則勸退市或依法予以取締。據了解,目前該區食品小作坊90多家,通過換擋升級,進行加工設備設施改造,改善衛生條件等,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提高產品加工質量安全水平,傳統小作坊煥發出新生機。
濟南加快小作坊治理提升
近日,濟南市食品小作坊監管工作現場推進會在章丘區召開,旨在進一步提高食品小作坊監管能力,促進小作坊健康發展,為全市人民群眾營造一個良好的食品安全環境。在小作坊治理提升工作中指出,依托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小而美”“小而優”的小作坊,并鼓勵和支持改進生產經營條件和工藝技術,引導具備條件的食品小作坊升級為食品生產企業,進一步轉型升級,做大做強。
蘭州開展小作坊提升工程
為進一步推進食品生產企業和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整規提升,助力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蘭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對各類食品小作坊大力實施治理改造提升“系統工程”。截至目前,該市共提升食用植物油、肉制品、糕點等食品加工小作坊120家,打造示范食品小作坊20家,切實形成“示范一戶、帶動一片”的良好效果。
據介紹,該市督促一批食品小作坊進一步換擋改造,對布局不合理的食品小作坊重新設計、陳舊加工設備及工器具進行更換、生產場所地面進行維護等等,嚴格規范食品小作坊制度建設,提升該市食品小作坊質量安全控制水平,確保小作坊食品生產加工品質安全。
小編結語:食品小作坊關系著“大民生”,但是一直以來,傳統食品小作坊生產條件簡陋,加工設備陳舊老化,加工規模小等難以滿足食品生產安全要求和市場消費需求。現如今,隨著各地加快推動小作坊做好升級工作,如加工設備升級更換,嚴控生產條件和生產流程等,從源頭上保證產品質量衛生,為廣大群眾舌尖上的安全保駕護航。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