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中國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一文指出,大健康概念是近年來的主流健康趨勢,消費者對于高糖量、高熱量飲料的偏好度持續走低。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曾經的夏日飲品霸主——碳酸飲料的得分低,反而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新一代霸主的趨勢。奶茶行業近年來也有一個很明顯的發展方向,即各茶飲品牌都在積極推出專屬小料,力求賦予品牌新的生命。
第一款現代奶茶源自香港。相比碳酸飲料的標準化生產,奶茶的出身不具任何工業色彩,全靠老板用料的誠意與守在鍋爐前高溫煮茶的辛苦,充滿了手工業的復古氣息。此后,奶茶慢慢走進大眾的視線,直至來到中國臺灣,奶茶的演化歷程,成了一部小料進化史。
1987年,春水堂將中國臺灣傳統甜品粉圓加入冰奶茶中,并命名“珍珠奶茶”,香濃絲滑的奶茶配上珍珠Q彈的口感,迅速俘獲了當時的年輕人,開啟了奶茶加料時代。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粉圓是菜市場的小吃、寒天凍是由植物汁液提取、布丁和紅豆是街頭的甜品,大多是散戶在家中或小作坊內生產,規模小、產量低,且品質難以保證,食品安全問題存在隱患。隨著茶飲品牌的連鎖發展,市場的需求使小料的標準化、工業化迫在眉睫,市場曾一度亂象叢生,早期的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薄弱,生產者為降低成本、提升運營效率,在小料內加入了大量的香精、色素、防腐劑等,品質參差不齊。
近兩年,伴隨著消費升級,健康訴求日益凸顯,靠香精、色素來調味調色的產品已經被市場淘汰,天然本味的食材漸漸進入消費者的視線。這些變化對茶飲品的生產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傳統的純手工制作粉圓易出現揉搓而成的面團因為濕度或力道不達標出現成品粉圓粘連或粉圓糊化等現象。現階段的粉圓等小料的制作大都采用珍珠粉圓機,它由面斗、成型系統、控制系統組成,設備結構較為簡單。面斗為進料口,將面團放入面斗后,開機便可自動搓圓、成型,面斗處配備了為干粉入口,避免了粉圓粘連變形現象的發生。
其次,連鎖發展的店鋪小料通常由商家批量制作,再運送至各奶茶店。這就對產品的包裝、保鮮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使包裝能夠進一步達到保鮮效果,小料一般采用
真空包裝機進行真空密封包裝,這有效克服了傳統工藝保質期短的問題并提高了生產效率。
此外,若在生產過程中不注意殺菌,易使珍珠粉圓這類淀粉產品出現異味。一般來說,生產過程中的殺菌可用臭氧
殺菌機、高壓殺菌等設備,嚴格的殺菌過程,相比現做現賣的小料,其安全更有保障。
綜上所述,除了傳統的珍珠、紅豆、布丁等小料,波波、檸檬凍、咖啡凍、玫瑰凍等有咀嚼感的口感添加物層出不窮,在同質化嚴重的茶飲市場,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目光放在了小料上,它可以讓飲品更豐富、更有趣。因此,小料不小,它或許會是奶茶行業下一個新的增長點和創新點。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