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英吉沙杏采摘收獲季。然而長久以來,粗放式的種植管理以及離市場較遠、保鮮期較短等多重因素,造成種杏難,賣果難,貯運、銷售更難,沙杏整體附加值不高,果農增收不明顯。而今隨著初選、深加工的推進,又在氣調保鮮、冷鏈物流的全程保障下,讓沙杏走出大漠、跨越雪山,被端上千里之外的餐桌,為果農鋪平“杏”福路。
英吉沙杏又稱“色買提杏”,是英吉沙縣特產。據說,英吉沙杏種植歷史悠久,據漢書記載遠在漢朝時期就有杏樹栽培,之后經過長期種植栽培技術的逐漸成熟,形成了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多個不同栽培品種。英吉沙杏果面光滑無毛,果肉桔黃色,肉質細軟多汁,香味濃,酸甜適口等特點,一直以來英吉沙杏盛名在外。
然而,卻因沙杏怕碰撞、保鮮期較短,成了嬌氣的“瓷美人”,從而造成了貯運難、銷路窄,產品附加值不高,果農收入不穩定,始終未有足夠的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鮮食沙杏產業的發展。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質量,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果農收入,該地加快鮮杏包裝加工廠建設,實現鮮杏生產、包裝、銷售標準化,滿足市場高品質的需求。
據悉,新疆某果業在英吉沙縣新建鮮杏包裝加工廠,引進一條價值400萬元的自動水果分揀生產線,不僅提高了鮮杏分選效率,防止人工分揀產生污染等問題,節約人工成本,同時還能夠快速將殘次、有蟲眼等瑕疵杏子剔除,并且按照果實大小、重量、酸甜度、軟硬度以及表皮損傷程度等標準自動分類,實現精細化銷售,使得杏子身價大增。
此外,該地積極引進水果深加工企業,籌建熱風烘干房,今年又新配套建設一條清洗、分選、切片、真空
包裝生產線,將沙杏制成杏干、杏脯、杏仁、杏皮以及杏仁油等系列產品,把杏子“吃干榨凈”。
“同賣鮮果相比,杏子深加工產品附加值高,同時又得益于熱風烘干設備以及自動化深加工生產線,沙杏深加工品質顯著提升”一位果農欣喜地說道。
毫無疑問,通過初選、深加工,英吉沙杏產品附加值得到提升,延長產業鏈。不過,若要保證長距離貯運品質安全,還要通過氣調保鮮包裝、冷鏈物流才能更好地讓沙杏走出大漠,跨越雪山,新鮮抵達全國各地。
據一位沙杏項目負責人介紹,“之前一直受到長距離貯運難的限制,如今該地已探索一條利用氣調保鮮、冷鏈等技術助力沙杏出疆通路”。
為了破解保鮮貯運、銷售難題,也為了進一步強化沙杏產銷對接,推動農民增收,該地通過網絡、線下銷售等模式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同時加強與生鮮電商企業的合作,采用氣調保鮮包裝,并利用冷鏈物流,沙杏保鮮期從7天延長至25天。近些年,隨著氣調保鮮包裝、冷鏈物流的迅速發展與應用,解決保鮮貯運、銷售問題,成果農增收的“助推器”。
近兩年,從種植、加工、貯運、銷售等各個方面強化管理,當地沙杏產業做強做優。如今,沙杏不但品質好,而且實現了產業轉型升級,并且通過深加工或分級分揀、氣調保鮮包裝,再借助全程低溫冷藏保鮮,確保沙杏產品貯運品質,大大提高了附加值,助推杏子產業為果農鋪平“杏”福路。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