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有言曰:青赤黃,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識。,在食品界中,不同食物都有不同的顏色特征,不僅影響食用者的心理,還是體現其新鮮程度,判斷食物品質的重要指標。為了達到食品美觀的目的,很多食品在生產中都會用到食用色素。但隨著消費者對食品的健康要求提升,從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逐漸開始流行。
很多消費者認為目前市面上所謂的人工合成、化工合成色素,會對人身體會造成傷害。這直接促進了天然色素的市場不斷逐年成長,根據國外某市場研究公司的預測,2019~2024年天然色素的市場年復合增長率將以9%持續成長。一市場咨詢公司則預計2025年,天然色素市場可達25億美元。
目前被提取、應用的天然色素有很多種,例如烘焙中經常用到的紅色,是從甜菜根、紅心火龍果、紅曲米等植物提取出來的;橙色提取來源則多為胡蘿卜、橙子等;黃色的提取來源中包括姜黃等植物;綠色多來源于黃瓜、芹菜、菠菜等多種富含葉綠素的蔬菜;藍紫色則是從蝶豆花、藍莓、紫薯、巴西莓、紫甘藍、紅莧菜等富含花青素的蔬菜中提取而出。
在植物中提取色素,多采用物理或者化學方式。其中,天然產物提取法是較為常見的一種。例如在胡蘿卜素的提取中,通常經過乙醇提取、回收乙醇、濃縮、酶解去果膠、分離、濃縮、噴霧干燥等步驟,所用設備包括
提取罐、
濃縮器、
分離機、噴霧干燥機等設備。設備自動化程度高,大大降低了人工參與度,實現高效率生產。
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天然色素對光、熱、酸、堿等非常敏感,在加工、儲存、運輸途中很容易褪色和變色,從而影響其感官性能。此外,還存在著染著性差、難配色、有異味、有異臭等問題。因此,需要對生產技術進行改進,從而避免出現在這些問題,提升天然色素的穩定性。
據悉,目前已有企業將微膠囊技術應用在天然色素生產中。它是將微量物質包裹在聚合物薄膜中的技術,是一種儲存固體、液體、氣體的微型包裝技術。使用這種技術后,天然色素的水溶性將大大提升,對熱環境、酸堿環境的適用性增強,儲存時間將進一步延長,并且還能掩蓋色素中的異味問題。
我國自古對于食物就要求色香味俱全,為了使食物更加美觀,增進人們的食欲,現在許多食品的制作過程中都會用到食用色素。而天然色素比人工色素更健康,更受消費者喜愛。據了解,目前不少食品生產企業表示,將用天然色素代替人工合成色素。這將進一步促進天然色素市場的擴大,同時,各類生產設備的發展和應用,也成為天然食用色素市場強而有力的發展驅動力。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