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近,粽飄香。隨著端午節的臨近,各大商超、面包糕點店都充滿著端午氣息,各種口味、包裝的粽子被擺放在顯眼位置售賣。近幾年頻現“返青粽葉”問題,備受人們關注。近日,許多地方正積極開展端午“粽子”大檢查,通過專業的便攜式元素分析儀、重金屬分析儀等食品快檢
分析儀器,嚴防不合格粽子流向市場。
在粽子制作過程中,離不開粽葉。南方和北方粽葉不一樣,北方人大多用蘆葦葉,而南方人則用箬葉。筆者從市場上發現,不管是蘆葦,還是箬葉,市場上售賣的粽葉主要有真空包裝鮮粽葉和普通干粽葉。
然而,隨著市場對粽葉需求不斷增加,不排除一些不法商家為了讓粽葉外觀漂亮,賣相好,用硫酸銅或氯化銅浸泡粽葉,使之保持綠色,導致市場“返青粽葉”頻頻出現。
“返青粽葉”雖說能夠讓已失去原色澤的粽葉重新變綠,但可能會附著含量較高的銅,甚至還可能夾雜砷、鉛、汞等重金屬。如若使用“返青粽葉”包粽子,粽子在長時間高溫蒸煮過程中,附在粽葉上的銅離子或可能會游離到食品。長期或大量食用,出現一系列身體不適等癥狀,可能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甚至導致腎臟功能衰竭。
對此,為了防止食品中銅含量超標,確保粽子等產品食用安全,國家《食品中銅含量限量衛生標準》對銅含量有著嚴格要求,明確限量規定,即食品中銅含量不超過10mg/kg。但粽葉銅限量衛生標準始終“千呼萬喚未出來”,導致目前缺乏專門統一的粽葉銅限量標準。雖說如此,但粽葉作為食品
包裝材料,銅含量也不能太高。
近期,為保障端午節日期間粽子市場秩序和食品安全,確保市民吃上放心、安全的粽子,許多地方積極開展端午節前粽子(粽葉)專項檢查,并且采用先進技術手段,借助便攜式元素分析儀、重金屬分析儀等食品快檢儀器,方便、快捷、精準,為節日期間粽子食品安全靶向監管提供了技術支撐,構筑了一道堅固的食品安全防線。
近些年,隨著食品快檢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便攜式元素分析儀、重金屬快速分析儀等快檢儀器已經全面承接食品現場快檢工作,食品安全檢測工作也正式踏上“移動快檢”時代。據了解,便攜式元素分析儀、重金屬分析儀等
食品檢測儀器檢測速度快、準確度高、方便快捷,大約90秒鐘,元素數據就會直接顯示在儀器的屏幕中,有效阻絕“問題粽子”流向餐桌。
其實,除了相關部門加強粽子市場專項檢查的同時,消費者也應學會辨別“返青粽葉”。通常采用“二看、一聞”,水煮后看粽葉和水的顏色變化。正常粽葉經高溫蒸煮,顏色一般會發暗發黃,水偏淡黃色。
而“返青粽葉”煮后,粽葉則仍然青綠誘人,水變黃綠色。聞氣味,正常聞起來粽葉帶有清香,而如果“返青粽葉”的粽葉香味不濃,并且手上能聞到一股殘留的刺鼻味。
如今,端午將至,正值粽子生產旺季。相信在有關部門持續加大端午節前粽子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力度之下,以及便攜式元素分析儀、重金屬分析儀等食品快檢儀器的支持,定能嚴厲打擊不法商家使用硫酸銅或氯化銅等浸泡粽葉違法行為,杜絕出現“返青粽葉”,確保食品生產企業生產出來的粽子符合生產安全標準,讓人們買的安心、吃的放心。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