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以來,自熱食品一直處于食品產業的“風口浪尖”上。它讓日常復雜的餐食制作變得簡單化,同時具有便捷性和豐富性的優勢,因此非常受消費者歡迎。現今市場上,自熱食品的種類被不斷開發,而自熱米飯作為賽道中的“老牌選手”,其生產工藝正在進一步升級,實現產業的新舊動能轉換。
自熱米飯是自熱食品中較早被開發的種類,其發展歷史較為悠久。相對于自他自熱餐食來說,自熱米飯的營養價值更高,也更符合國人的用餐需求。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月20日至2月2日,自熱米飯的銷售同比增長高達257.09%,甚至超過方便面平均133.34%的增長。
不難發現,自熱米飯的市場發展潛力非常大。就目前來說,入局自熱米飯市場的企業不在少數,企業沖出競爭重圍還在于其生產工藝的把握和升級。自熱米飯顧名思義,米飯是重要組成部分。但普通的大米不可能在短短幾分鐘內就能熟透,因此,自熱米飯中所用大米并不是原生大米,而是經過人工“改造”的大米。
據了解,自熱米飯中的大米首先要選用高質量的原生大米并粉碎,其次采用糊化擠壓成型技術使其熟化,在擠壓成型過程中,根據膨脹系數進行設計的米飯模具能確保米粒外觀的真實性。隨后,采用多段干燥技術干燥米粒,平衡米粒內外部水分,提升其復水性和咀嚼感。
這種米飯能在極短時間內復水,并做到與普通大米口感相近。生產這類米飯時,擠壓
膨化設備、
干燥設備等自動化設備不可少。隨著擠壓膨化、干燥技術的發展,國內稻米加工適宜性、米飯品類與形態、風味和質構控制、功能型設計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與國外部分先進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這就需要相關加工設備制造企業對技術和設備進行創新升級,例如擠壓膨化設備,企業要對設備的模孔長度、模頭溫度、螺桿轉速等擠壓工藝進行優化,提升設備運作的精度和穩定度。干燥設備制造企業也要研發新的干燥工藝,開發綠色能源,使干燥工藝更加環保,同時也提升物料干燥后的復水性。
自熱米飯雖然在近段時間得到快速發展,但與傳統餐食相比,仍存在口感不佳、產品內容大同小異、價格高等發展痛點。生產企業要在日漸擁擠的自熱米飯市場脫穎而出,口感、產品特色和價格的平衡將成為決勝驅動力。而米飯膨化、干燥工藝的提升,將極大地促進口感提升、產品類型豐富,技術成熟也將為產品帶來更低的成本。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