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新基建”深入部署之下,各地政府紛紛出臺落地政策,“新基建”成為非常炙手可熱的事件之一。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5G網絡等在內的“新基建”按下快進鍵,為餐飲機器人、食品加工及食品設備制造等行業釋放數字經濟潛能。
近日,經初步研究,新型基礎設施(簡稱“新基建”)的范圍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3個方面。行業人士認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導,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據悉,新型基建逐步發力,已遠超2008年4萬億規模。隨著對“新基建”深入部署,各地政府紛紛出臺落地政策,截至4月12日,2020年全國30多個各省/市/自治區累計重點項目中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額達6.7萬億元,其中新型基建預計投資額達1.56萬億元,約占2020年投資額23%。
另外,在一新聞欄目中,主持人連線貨幣基金組織前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對于當下形勢,朱民有幾個新判斷。其中,投資要有科技含量,著力“新基建”。這個和2008年不一樣,2008年的投資主要集中在物理的基礎設施,碼頭、公路、港口、機場等等。而今的投資應該有更多的高科技的含量,著力于“新基建”。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新基建”或成為非常炙手可熱的投資之一。結合“新基建”新范圍,以下七大關鍵產業領域有望受益,包括5G、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等。
而今,隨著“新基建”加快落地,并在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時下先進技術的加持與應用,餐飲機器人、食品加工及食品設備制造等行業正迎來發展新機遇。
如今餐飲機器人已在炒菜、配送等方面大顯身手,餐飲機器人使得餐飲業市場攀升了新的階梯,餐飲機器人智能化代替了人工,真正節約了人工成本,在產品的標準化上面也更加精細,同時也提高了出餐效率,減少高峰就餐等待時間,很好地提升顧客用餐體驗。另外,通過分類點擊率數據,來判斷客戶的消費心理,從而及時調整餐廳的運營規劃,大大地提高餐企效率。
但是,就餐飲機器人行業來看,想要用餐飲機器人取代人工,并且實現餐飲機器人的高速度、低功耗、低時延、大存儲等,并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持續攻克關鍵技術等之外,則還要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技術的支撐,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5G、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的“頭雁效應”。而“新基建”無疑為餐飲機器人行業發展提供基礎支撐作用。
對于食品設備制造等行業來說,隨著食品加工及食品機械設備制造等行業數字轉型需求,企業對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的需求得到激發,進一步倒逼我國制造業生產運營方式由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加速數字轉型。
通過數字“新基建”的基礎支撐作用,可更好地推動行業全要素、全產業鏈等的融合應用,加速產業數字轉型,實現制造業系統能力等的提升,充分釋放數字經濟潛能。
當前,在“新基建”的風口下,“新基建”對原有基礎設施升級和新領域開辟都是一個契機,不管是提早布局的企業,還是正要入局的企業都要全力以赴,不能單純依賴國家投資,而是應該完成企業自身的數字化顛覆和重構,打造“云”上產業鏈等,以此在數字化重生中獲得新出路,更好地提升產業整體競爭能力,才能做好“引路者”和“賦能者”。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