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生鮮食品的市場格局正在逐漸變化,不少生鮮新零售成為市場黑馬。但產業發展迅速的同時,市場淘汰速度也在加快。未來的生鮮市場,供應鏈的優劣程度將成為競爭的核心要點。而生鮮供應鏈能力的強弱很大一部分取決于冷鏈物流,這也給
制冷設備制造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
隨著消費者對生鮮商品的需求越來越大,生鮮食品產業市場規模擴增。據公開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達1.91萬億元。尤其是 2019年,生鮮電商行業風口浩浩蕩蕩到來,更是促進了生鮮食品市場新一輪的爆發。有機構預測,2019年國內生鮮市場將突破2萬億元。
伴隨著國內生鮮市場的迅猛發展,生鮮配送也快速崛起。生鮮配送首先要保證所配送食物新鮮,需要一定的冷藏保鮮技術,這也帶動了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據相關機構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5000億元,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22.26%,市場潛力巨大。
值得一提的是,相關政策的發布也為產業帶來利好。不久前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中就指出,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建設一批骨干冷鏈物流基地。而隨著冷鏈市場規模的擴大,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冷鏈物流正在向更高的發展高地邁進。
據悉,未來冷鏈物流的溫區將會進一步趨向精細化。冷鏈物流包括多個環節,如產地預冷、自動化冷庫貯藏、冷庫生產、冷鏈運輸等。每一個環節對于設備的溫度要求都是不一樣的,并且,不同生鮮食品對于冷藏的溫度需求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制冷設備的溫區管理更加精細化,設備的溫度調節也要更靈活、更穩定。
智能化也是目前冷鏈物流的發展標簽之一,通過借助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運用,實現冷鏈物流的智能化,大幅提升冷鏈物流配送的效率,并對整個冷鏈物流配送進行更好的管理把控。5G時代的開啟,更是為冷鏈物流的智能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進一步促進行業良性穩定發展。
除此之外,制冷設備的大量應用也讓產業開始注重環保層面的創新。目前半導體制冷成為行業內發展前景較為廣闊的環保型制冷技術,半導體制冷又稱電子制冷,或者溫差電制冷,是從50年代開始發展。與傳統制冷技術相比,具有可靠性強、體積小、操作簡單、制冷制熱迅速、無污染、易實現高精度的溫度控制等優勢。
我國每年生鮮消費超過萬億,有極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對于行業內企業來說,提供更豐富、新鮮、價格有競爭力的生鮮成為搶奪市場份額的關鍵所在。而在這其中,冷鏈物流是一個不不可缺少的角色。在迎來機遇的同時,我國制冷企業也要通過設備精細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升級來實現技術水平的提升。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