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生育政策與生育觀念的改變,近兩年,我國人口進入調整期,這也給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帶來了新的變化。據了解,國內大部分奶粉企業仍舊保持增速,未來,行業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并且隨著消費升級趨勢明顯,未來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還將迎來新一輪洗牌。對于相關生產企業來說,又該如何從洗牌競爭中存活下來呢?
從各大品牌放出的銷售數據來看,2019年各大奶粉企業的業績雖有放緩,但大多仍保持增長。如今,而我國實行嬰幼兒乳粉配方注冊制度。截至2019年12月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共批準1275個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其中,中小品牌并不在少數。市場進入蓬勃發展時期。
同時,政府政策的頒布也為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劑”。今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衛健委等國家七部委發布《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提升行動方案》 。提出要大力實施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品質提升、產業升級、品牌培育”行動計劃,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產量穩步增加,更好地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不難發現,未來,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競爭將會愈加激烈。而對于相關企業來說,品質提升才能真正為企業帶來利好。實現品質提升,首先就要實現工藝升級。據了解,目前市面上售賣的奶粉生產主要有兩種方式:濕法和干法。
干法的生產工藝較為簡單,主要利用混合機,包裝機等設備,在GMP車間進行生產。但干法產品的均一性較差。濕法的工藝較為復雜,需要的設備包括
凈乳機、
均質機、
殺菌機、濃縮機、干燥機、包裝機等等。雖然生產環節復雜,但產品均一性好,更能保證產品的新鮮度和營養價值,且采用多道過濾工序,避免食品安全隱患。
因此,相關生產企業可通過引入殺菌設備、均質設備、噴霧干燥設備等來實現奶粉生產的工藝升級,從而提升奶粉的口感和品質,使其滿足消費者需求。除此之外,生產企業的產線智能化水平也亟需提高。
如今,智能工廠已成為食品工業的發展趨勢之一,奶粉產業也不例外。智能化生產線是建立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由智能化系統、智能化設備和人共同協作進行生產。與普通產線相比,智能化產線的自動化程度更高,不僅能自動實現更高效、更合理的生產流程安排,還能實現差異化、柔性化的生產模式,以迎合當下多變的消費需求。
現今,奶粉市場行業分化加劇,新一輪的競爭主要在于品質之爭。對此,國內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還需引入濕法生產設備,進行加工工藝的轉型升級,從而實現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其次也要對產線進行智能化升級,利用智能化產線來進行高效的生產活動。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