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年餐飲及小吃創新峰會舉辦,會上發布了《2019中國餐飲行業小吃品類大數據分析報告》。報告詳細解讀了中國餐飲產業和小吃產業發展現狀,并對部分小吃消費市場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小吃是我國餐飲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未來,餃子、餛飩等產品類小吃或將成主流,這也將帶動面食設備的發展。
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小吃行業整體人均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從2017年的23.6元上升為2018年的25元,2019年將會達到25.9元。在米、面、豆類小吃中,面、米線、餛飩、餃子類小吃仍占主要地位。尤其是餛飩、餃子類小吃,在2019年呈現出快速上升趨勢,由前一年的27.4%增長到36.4%。
隨著面食小吃越來越受歡迎,面食生產的工業化、機械化被提上日程。如今,市面上出現了不少面食設備,包括
餃子機、
餛飩皮機、
年糕機、面條機、粉絲機、包子機等等。雖然種類豐富,但從總體來看,行業內機械化程度還不夠高,自動化面食設備的市場普及率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面食小吃行業的發展。
因此,行業內企業要積極引入自動化設備來生產面食,這能極大地提高食品產出效率,降低人工勞動強度,同時也減少人工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與此同時,相關設備制造商也要加強對設備核心技術的升級和創新,穩定設備工作性能,開發出適用度更廣、生產更靈活的面食設備。
如今,我國面食小吃市場正向多元化發展。因此,設備的多功能性成為生產需求。一機多用的效果能滿足各種不同生產者的生產需求,實現靈活生產,讓面食設備的實用性方面得到極大的提升。同時多功能設備還能減少生產設備數量,降低設備成本的投入。
其次,連續化生產也成為未來面食設備的發展趨勢。現今大型化面食加工企業不斷增加,面食生產線需求擴大,這對面食設備的連續化生產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連續生產即指產品制造的各道工序前后須緊密相連的生產方式,相對于批式生產,它更容易實現自動化控制,可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保障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穩定。
除此之外,智能生產也是目前面食設備的發展方向之一。除了生產更高效、管理更容易,智能設備還能進行預測性維護,更精準有效地判定何時需要更換設備部件,從而減少設備故障,降低維修成本。同時能賦予設備彈性生產的能力,使生產者能夠采取更加靈活的方式進行生產。
目前,小吃場景正在發生變化,由副食向正餐和消夜的方向發展,品類也正在發生著重構。而面食小吃作為小吃屆的“一方霸主”,其市場也正向標準化、產業化發展。面食設備的升級將為面食市場注入強勁的動力,推動產品品質提升,以此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