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的發展,關鍵在于科技進步和創新,相信我國的雜交水稻高產紀錄將會不斷刷新,涌現出更多的高質高產新品種。所謂科技進步與創新,這就包括在現代農業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的農業生產設備——水稻
收獲機、水稻
插秧機。目前,這兩種水稻生產設備的發展形勢如何?閱讀下文或許會給你一些參考:
全喂入水稻聯合收獲機——
行業競爭激烈,多家企業退出市場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是世界上水稻種植面積大,產量多的國家。與其它農作物相比,水稻生產的勞動強度較大,水稻收獲機的應用對于提升水稻生產效率必不可少.在三大聯合收獲機行業,全喂入水稻聯合收獲機受到更高的關注度。目前,全喂入水稻聯合收獲機正在對小麥聯合收獲機和玉米聯合收獲機等形成強勢替代。且在跨區作業市場上,全喂入水稻聯合收獲機的地位舉足輕重。
國內水稻聯合收獲機主要用于跨區作業,跨區作業機手關注的是機器效率,也就是“跑得快,能出活”。前幾年跨區作業中水稻聯合收獲機喂入量大多為2.4~4.0kg/s,機手覺得效率不夠高。
近幾年,一些企業抓住了機手的這種需求,推出了5、6kg/s喂入量的機器,取得了跨區作業市場中的主動權。從實際工作效率看,6kg/s機器同等時間里完成的活是2.5kg/s喂入量機型的2倍,因此,很多用戶會選擇喂入量大、效率更高的機器。
據統計,從2018年農機購置補貼系統中則可以找到有63家企業實現了有效的銷量,表明國內有63家企業在從事全喂入水稻聯合收獲機的生產,但同期小麥聯合收獲機生產企業只有25家。很明顯,全喂入水稻聯合收獲機行業制造企業太多,行業競爭激烈。2019年有開始大量的全喂入水稻聯合收獲機企業退出市場,業內預測行業已進入衰退期。
水稻插秧機——
需求低迷,產能過剩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規模以上企業整體市場出貨量下滑超過30%,其中手扶式插秧機下滑30%,高速插秧機下滑39%,獨輪式插秧機下滑17%。
2019年插秧機市場能否走出低迷?
早在2018年10月中旬,蘇州久富就提前召開了2019年經銷商商務年會,將2019年重點主推的機型、商務政策和對經銷商的要求目標提前公布。自進入2018年11月,幾乎所有企業的老總都在跑市場、搞調研,力求找到新的發展出口。
據農業農村部統計,水稻低收購價格連續3年調低,嚴重影響了2019年水稻種植戶的積極性,直接影響了水稻插秧機的銷量。
補貼方面,2018年明顯的是支持經濟實惠型的插秧機機型,而對脫離基層群眾的高速插秧機明顯抑制,比如對4行手扶式和獨輪式均增加了補貼額度,而對6行以上機型則降低了補貼額度。以手扶和獨輪機型為主的企業運氣將不會太差,而全力以赴應戰高速插秧機的營銷難度或將增大。
據業內分析,手扶式和獨輪式插秧機的銷量將保持穩定,需求比例有可能還會增加,而高速插秧機相應會進一步降低,尤其是性價比不高的7行以上機型,占比會更小。預計2019年大企業將搶占智能化,小企業主推多功能。
綜上所述,2019年國內插秧機行業形勢不樂觀,企業間的競爭會持續加劇,唯有隨時掌握行業趨勢,及時調整方向,才能安全度過行業周期。
結語:雖然,目前來看這兩大水稻生產設備發展形勢不太樂觀,但隨著綠色技術體系逐步完善,綠色生產技術呈現較快發展勢頭。2019年我國水稻面積下降、單產穩定,品種結構繼續優化升級,市場價格止跌企穩,綠色技術推廣加快。從行業整體來看,不必太悲觀。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