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行業動態】近年來,隨著智能技術的不斷涌現,人口紅利的日漸消失,“智能制造”逐漸成為各國發展的一致目標。而要實現國家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升級,就必須首先經歷工業自動化的過程。
目前,我國工業領域的發展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部分行業甚至完成了半自動化的建設,這有效助推了國內經濟的快速成長。但在實現全面工業自動化的道路上,我國仍有一段較長距離。
鑒于此,隨著“機器換人”熱潮的加速推進,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崛起,我國也逐步加大了對工業自動化的升級與推進。希望通過相關政策支持和對工業領域的潛力挖掘,來助推傳統產業的有效變革,并終打造出一個矚目的“工業強國”與“制造強國”。
工業自動化發展現狀
工業自動化作為制造業發展的一種主要趨勢,是指在工業生產中大量采用自動化設備和控制,來代替人工操作機器進行生產。這一概念主要誕生于上世紀40年代,為滿足當時的市場競爭、資源利用,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產品質量,以及適應批量生產的需要,以硬件數控機床為代表的各種單機自動化加工設備開始不斷出現,工業自動化迎來了萌芽發展階段。
單機自動化的發展一直延續到了60年代,從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工業自動化發展逐漸加快進入到自動化生產線階段。由于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產品生產要求在原有基礎上,又增加了更新迭代快、質量高、提效降本的新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單機自動化設備開始組合應用,進而催生出了自動化的生產線。
而從70年代一直至今,工業自動化又再度進入到全新的階段。在該階段中,需求動力轉變為了市場環境、生產問題的變化,要求自動化技術向橫縱領域加深發展,并加強技術綜合應用,發揮整體組合效果。由此,“智慧工廠”開始成為該階段的重要目標。
目前,我國工業自動化的發展還處在第二階段,正加速向第三階段發展。從2012年—2016年,國內工業自動化行業總產值有大幅度增長,增長額度接近600億元,江蘇、山東、浙江等省份的強力帶動,加快了自動化發展的增長速度。但由于工業自動化產品種類繁多、需求巨大、競爭激烈,國內企業在技術和產品上,仍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
當前發展的前景廣闊
不過,雖然我國工業自動化發展起步晚、差距大,發展程度離目標尚遠,但整體來看不僅發展環境較好,而且發展速度和潛力巨大,未來前景值得令人期待。而我國之所以能夠獲得如此好的發展形勢,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場需求的帶動。
近年來,國家政策給予了工業自動化行業大力支持。首先,我國提出的2020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基本實現工業化,大力推進信息化”,之后又進一步通過政策提出“信息化是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這逐漸明確了自動化在信息化和工業化之間的紐帶作用,為我國工業自動化發展樹立了堅定的決心和正確的方向。
同時,節能環保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也為工業自動化發展提供了良好保障。新能源裝置設備、環境監測、水處理項目、大型工程項目等環保治理都需要工業自動化作為支撐,這為行業發展進一步拓展了空間。
此外,工業自動化需求的不斷擴張,行業吸引力的大幅增強,也讓更多企業加碼到行業競爭中來,這有效擴大了行業發展的規模。據有關專家預測,2017—2022年,我國工業自動化生產總值將保持7%左右的增速,市場總產值有望接近6000億元,發展前景十分喜人。
未來需解決兩大問題
應該說,工業自動化進程的加快,智能制造的加速實現,對我國的經濟、產業等發展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但好消息的背后,也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果說工業自動化技術、產品落后都是些小方向上的問題,那么如今還需解決的是行業整體意識等大方向上的問題。
其中之一要解決的就是重硬件請軟件的問題。現在越來越多企業喜歡購買自動化生產設備,配備工業機器人等助力生產,卻往往只關注設備的自動化,而不重視軟件的數字化,這樣的組合是人與設備的組合,而不是設備與控制的組合。工業自動化要求的是設備自動化與控制數字化,單一的偏好只能算作半自動化,不少企業還需加深對工業全面自動化的認識。
另外一個需要解決的則是注重外表不重實際的問題。在國家號召之下,部分企業愿意花重金打造各種國外的先進設備和軟件,看起來相當豪華和有牌面,但實用性方面卻明顯不足。有的不考慮市場需求,設備買來閑置著;有的不考慮場地布局,設備效率發揮不出來??偠灾?,自動化的發展還是要結合自身實際,不能為了自動化而自動化,這也是企業需要加深的認識。
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