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 科技動態】隨著大健康產業步入快車道,以及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老齡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健康”這一話題越來越受到各行業的關注。日前,食源性低聚肽營養與功能暨第六屆學術研討會在三亞召開,旨在進一步加強食源性低聚肽間研究交流與合作,推動食源性低聚肽行業健康發展。而生物酶解技術在保留食源性低聚肽活性功能成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不可否認,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健康產品需求增加,對于蛋白質的研究,從整蛋白到氨基酸,再到低聚肽,完成了一個質的飛躍。而食源性低聚肽也已經成為健康產業的關鍵性功能配料之一,廣泛應用于特醫食品、功能食品、運動食品、軍用食品等領域。食源性肽的工業化生產和肽類營養保健食品的研發,或將為開展慢性病的營養干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和技術支持。
有業內人士表示,食源性肽安全性高,具有廣泛的生理調節作用,能夠促進人體中礦物質元素吸收,并且提高免疫能力,兼有抗氧化作用,尤其適合消化功能降低、消化功能不健全、消化功能不能滿足身體蛋白營養需要的人群食用。另外,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國民營養計劃》要求,其中針對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著力發展保健食品、營養強化食品、雙蛋白食物等新型營養健康食品。因此,食源性低聚肽是非常具有發展前景的功能因子,已成為國內外營養健康產業的一大熱點。
所謂低聚肽是以食用蛋白為原料,經過酶解、分離、純化等制成的新型蛋白水解產品。而食源性肽的來源是動植物蛋白,比如小麥、玉米、大豆以及動物的膠原蛋白等。筆者了解到,當前,食品工業可以規模化生產的食源性肽有小麥低聚肽、大豆肽、大米肽、玉米低聚肽、豌豆肽、酪蛋白肽、海洋魚皮膠原低聚肽、海洋魚骨膠原低聚肽等。
目前,國內有企業一直在探索蛋白質4.0版本——低聚肽,并取得一定成果。低聚肽的科研水平超過歐美、日本,處于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行業空白。并且國內企業研發的核心功能成分低聚肽已成功走進保健理念與技術發達的美國及日本市場。未來,該企業計劃逐步投產的產品包括大米肽、豌豆肽、酪蛋白肽、乳肽、酪蛋白磷酸肽等。
其實,無論是植物源蛋白肽,還是動物源蛋白肽都有嚴格的制取工藝以及先進的技術。據業內人士介紹,小麥低聚肽主要是通過對小麥蛋白進行酶解提取工藝制備獲得的低聚肽類物質。而海洋魚皮膠原低聚肽則是以深海三文魚的魚皮為原料,經先進的生物酶解工藝精制而成的小分子肽。不難看出,小麥低聚肽和海洋魚皮膠原低聚肽在制取工藝上都采用酶解提取技術。
生物酶解技術在人類健康領域的應用較多,其通過酶的作用使物質得到充分分解,得到生物工程需要的提取物。與此同時,利用不同酶的不同催化作用,掌握物質不同活性成分的特性,能夠提取物質的活性物質,比如食源性肽。相比傳統采用高溫分解或者低溫速凍等方式制取,生物酶解技術能夠很好地避免大部分的物質活性物質受到破壞,保證提取的食源性肽功效。
毋庸置疑,隨著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健康中國2030”的國家戰略推動下,通過食源性低聚肽的營養與功能方面的研究,促進我國營養科學技術的發展,或將有力地推動營養健康食品的發展。相信,未來會出現更多食源性低聚肽保健食品用于提升大眾健康,改善亞健康,滿足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
我要評論